告诉世界,我们很好——国际在线记者回访汶川地震部分当事人

时间:2018-05-12 19:24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国际在线 点击: 载入中...
 
  2018年4月23日,下午三点,成都市主城区某部队大院。十年未见的黄晓珊在阳光下走了过来,短发的她令我感到有些陌生。敬礼、握手,我们都显得很拘谨,仿佛从来未曾相识。直到聊起共同的朋友——曾经在灾区与她形影不离的战友彭昉的近况,我们才逐渐放松下来。一时间,那种燥热的天气,那种莫名的气味,那些布满裂痕的大地,那些失去家园的人们,又一次向我们扑面而来。
 
  2008年5月12日,地动山摇,一场特大灾难突袭了正生活在平静中的四川民众。转眼间,生灵涂炭,房屋倒塌,道路受阻,通讯中断,受灾的人们在断壁残垣间积极自救,也期盼着外界更强有力的救援。他们并没有等待太久。有一群人很快冲到了他们面前。这群人也生活在震区,自身和家人的生命安全也遭到了严重的损失和威胁,然而刚从震荡中爬起,他们就离开住所,奔赴在了抢险救灾的路上。他们,就是驻扎在四川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
 
  十年前,我作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记者,曾有幸随成都军区(现属“西部战区”)某团官兵一起参与抗震救灾,亲身体会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如今十年过去,人民军队作为一个整体,正走在强军之路上。那些参与过抢险救灾的作为个体的军人,他们对地震有着怎样的记忆?他们这十年来又有着怎样的生命轨迹?带着这些问题,我踏上了回访之旅。
 
  黄晓珊:当年的主动请缨改变了我的人生和性格
 
  2008年5月,黄晓珊接受国际在线记者采访摄影:陈刚
 
  黄晓珊已从当年的中尉成长为一名少校,每天上下班往来于主城区的单位和郊区的家之间。
 
  那场灾难发生的时候,她刚生完孩子几个月,已经归队。整个团部晃得厉害,“刚开始以为营房外有重型战车经过,冲到大门口才知道,是地震。”很多休假在外的官兵自觉赶回了部队,听候上级指令。得知团里要选拔一批人赶赴震中,抢救群众生命的同时抢修通信设施,黄晓珊和彭昉两位女兵热血上涌,找到政委杨德山,主动请缨要求去抗震救灾第一线。考虑到女性在灾区有太多不便,杨德山一开始不答应。经不住她们的反复央求,才同意带她们一起去。
 
  他们200多人在废墟中挖了两天两夜,共找到20多位被掩埋的民众,但几乎都已经停止了呼吸。官兵们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失望中。有一次,终于挖出了一位幸存者。听着鸣着警笛的救护车载着伤者飞驰而去,大家突然发现,竟然喜欢上了这种平时听起来有些刺耳的声音。因为每当这种声音响起,就意味着又一条生命被从死神手里抢了过来。
 
  2008年5月,救灾间隙,疲劳的官兵在露天休息摄影:陈刚
 
  在灾区的日子里,他们还抢修了很多通信设施。无数煎熬焦虑的人,通过这一条条线路,联络上了所挂念的人,得到了或惊喜或悲伤的消息。
 
  谈到如今的生活,黄晓珊脸上洋溢着一种淡淡的幸福。“经历过那场灾难和救灾之后,我的性格慢慢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来比较内向、不自信,震后积极参与了团里一些抗震救灾节目的编剧和表演,整个人变得外向、自信了起来。”
 
  2018年5月,黄晓珊与陈刚举着当年的采访照片合影摄影:刘世光
 
  黄晓珊说,自己也许不会永远在部队里工作,但是,军人这种崇高的身份和天职,以及十年前所作过的种种努力,是值得自己珍视一生的。
 
  邓强:纵然生活会有种种苦难仍值得倾尽全力付出
 
  4月23日,晚上九点,都江堰一个环境优雅的欧式小区。冒着夜幕中的细雨,我再次见到了黄晓珊的战友邓强。与十年前相比,他的面容、表情,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在来之前,我很忐忑,不知道两个男人之间,如何再谈起那些令人动容的话题。邓强可爱的女儿打破了我们之间的尴尬。这个6岁的小姑娘,也许还无法体会父亲心中的伤痛,但可以用自己特有的撒娇方式,给父亲带来最好的安慰。她的父亲,在十年前那场灾难中,永远失去了自己的父亲。
 
  2008年5月,失去父亲的邓强(中)接受国际在线记者采访摄影:陈刚
 
  邓强是家中独子,大学毕业后参军。在黄晓珊的记忆中,刚入伍的邓强,是个典型的川娃子,活泼好动、爱打游戏。地震来临的那一刻,邓强都江堰老家的房子垮了,正在午休的父亲被深埋在废墟下。接到外出执行救灾任务的邓强,出发前好不容易与母亲刘成华通上话,询问家里的情况。由于对丈夫生还还抱有一线希望,也由于不愿意影响儿子执行任务,刘成华没有说出真相,她只告诉儿子:“你爸救灾去了,所以联系不上。家里的事你就不要操心了,部队有部队的任务,你先干好自己该干的事。”
 
  于是邓强先跟着应急分队执行通信保障任务,14日又来到自己的家乡参加救灾,但却一趟家也没回。其间,刘成华独自承担着丈夫生死未卜的煎熬。直到15日上午10点半,邓强突然接到舅舅的电话,“孩子,快回家吧,你爸爸的遗体挖出来了。”
 
  一夜之间,邓强从一个不谙世事的新兵,变成了一个沉稳上进的军人。为了更好地陪伴母亲,在部队的关心下,2013年邓强工作单位调动到了都江堰,一家人过上了平静安宁的生活。
 
  刘成华没有再婚,平时也很少提到邓强父亲。只是每年“512”那一天,都要去祭拜自己的丈夫。这个沉默的军人母亲,坚持自己独住,生活最大的乐趣是帮助带孙女,以及用自己的毕生积蓄,帮助儿子一家买了都江堰环境最好的房子。没有人知道她心里埋藏着怎样的思念和苦痛。直到2016年,邓强突然接到母亲电话,“孩子,我不舒服——”待邓强赶到母亲家,并破门而入时,刘成华已经因突发脑溢血昏迷,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去世。
 
  邓强在家中接受记者陈刚回访摄影:邓晨曦
 
  整个回访是在一种深深的缅怀气氛中进行的,谈到伤心处,失去双亲的邓强几度哽咽。但是,作为一个历经磨练的军人、一个日渐成熟的男人,他对生活更多还是充满了感恩,感恩于部队对自己的关心,感恩于妻子女儿带给自己的快乐。他想对经历过那场灾难的人们说,“纵然生活会有种种苦难,仍值得我们倾尽全力付出。”
 
  在回访完黄晓珊和邓强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曾被记忆封存了十年之久的一幕幕场景,重新被打开。而得知他们过得很好,又令我感到安慰。行走在都江堰的夜色中,我突然想起了当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简易灵堂对杨德山说过的一番话,“政委,邓强交给你们了,我们家里没事。我是1955年的兵,邓强的父亲也曾是军人。邓强大学毕业后我们把他送到部队,就是想让他经受锻炼。这次地震,邓强和所有军人一样都经受住了考验,我们很放心!我以一个老兵的军礼,向战斗在抗灾一线的军人致敬!”
 
  这位老人是邓强的外公。这一刻,让我们像这位老人一样,向所有曾战斗在抗灾一线的军人致敬!向所有曾在黑夜中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人们致敬!
(责任编辑:苏玉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