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4月5日电(记者王沁鸥)清明节当日,拉萨的天空一改往日晴朗,沉沉云层下的城市多了丝凉意。在拉萨烈士陵园一角,一名年轻姑娘正蹲在一块墓碑前,蘸红毛笔,描着墓碑上的名字,一笔一画,安静而专注。
她叫刘妙果,今年18岁,正在与家人祭奠自己的姥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已故军官程宽德。
4月5日,西藏公安边防总队官兵在拉萨烈士陵园内祭奠英烈。新华社记者刘东君摄
在这座国家级烈士纪念陵园中,还有1100多位像程宽德一样的英烈长眠于此。在西藏和平解放、川藏和青藏公路建设、自卫反击战等重要历史事件,以及西藏解放后的各个建设时期中,他们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生命。清明节当日,拉萨各族干部、群众,有组织或自发地来到陵园,缅怀先烈,寄托哀思,铭记历史。
“父亲出生在四川甘孜州德格县,13岁就跟着部队进藏了。”刘妙果的母亲程文红回忆起程宽德的生平时说道。
程文红说,父亲是在18军途经德格时加入队伍的,“我爷爷当过红军,因负伤留在了四川,后结识一位藏族姑娘成了家,也就是我奶奶。”
加入队伍以后,程宽德翻越雪山、进驻拉萨、平息叛乱、参与建设……这位有着藏汉血统的娃娃兵不断成长,成为一名新西藏的守卫者,直至1991年去世。
程文红手机里还存着一张父亲登上1956年《解放军画报》封面的照片:“那是他作为西藏军区代表参加当年的国庆阅兵。他是我们全家永远的骄傲。”
与程家一样,89岁的藏族老人次仁卓玛也有一个汉藏融合的家庭。她的丈夫黄字忠1955年作为建设者来到西藏,此后在西藏结婚生子,再未返乡,并长眠在这个“第二故乡”。
受老伴影响,次仁卓玛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每年此时,她都带着全家老小“来跟老黄说说话”。
“那么多有名、无名的先辈为保卫、建设西藏奉献了青春和生命,因为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现在的生活。”前来扫墓的曲水县公安局民警侯立怡感慨地说。她是来祭奠她叔叔——一名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老公安干警。不远处,援藏干部和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墓前已摆满了鲜花。
“我从没见过姥爷,真想听他讲讲过去的事。”为程宽德描完墓碑,刘妙果轻轻地说,她今年即将参加高考,准备报考军校。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