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3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宽广视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历史规律,深刻论述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和伟大精神,发出了奋进新时代的进军号令。据统计,习近平的讲话全文共4780字,其中有84处提及“人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管是与阜平困难群众盘腿坐炕拉家常,还是给梁家河乡亲送上自己出钱办的年货,亦或是同井冈山老区人民一起打糍粑,都凸显出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念兹在兹,这五年来,从严治党、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实惠看得见、摸得着,人民群众更有放心感、安全感、获得感。而今84次提及“人民”,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情怀的生动体现。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已经进入到了新时代,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84处提及“人民”,也警醒着89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能忘记初心,必须深深扎根人民,在人民群众中汲取筑梦中国的不竭动力。
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84次提及“人民”,也鞭策着领导干部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探索中国道路的过程,也就是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84次提及“人民”,也是在告诫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靠作风吃饭、拿实绩说话,交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答卷。
人民有信心,国家才有未来,国家才有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近70年奋斗,我们的人民共和国茁壮成长,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而今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新时代的伟大征程已经开启,8900多万共产党人必须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勇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锐意进取、苦干实干,开启筑梦中国新篇章。(杨飞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