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兰州-西宁城市群(以下简称兰西城市群)要重点发展什么?哪些工程项目将被纳入发展规划?2035年,这个城市群要形成什么样的格局?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有答案了!3月20日,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公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的《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指出,兰州西宁城市群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跨省区城市群,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安全的战略要地,在维护我国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培育发展兰州西宁城市群,有利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有利于维护国土安全和促进国土均衡开发,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互动,有利于带动西北地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兰西城市群是成渝城市群乃至长江经济带连接欧亚大陆的主要桥梁,通过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可以有效促进西北西南地区开发开放,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我国向西开放步伐。记者注意到,一批事关甘肃省未来发展的重大发展定位、重大工程项目、重大利好政策和重要协同发展机制被纳入《规划》范围。
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
兰西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甘肃省兰州市,白银市白银区、平川区、靖远县、景泰县,定西市安定区、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东乡族自治县、永靖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市,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贵德县、贵南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尖扎县。总面积9.75万平方公里,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4874亿元,常住人口1193万人。规划期限至2035年。
《规划》指出,兰州、西宁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是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重要支撑,以兰州、西宁为核心的放射状综合通道初步形成,座中四联的枢纽地位日益突出,稳藏固疆战略要地功能进一步凸显。同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较好,经济社会人文联系紧密。不过,兰西城市群生态地位突出。处于第一阶梯地形向第二阶梯地形的过渡带,北仗祁连余脉,中拥河湟谷地,南享草原之益,周边有国家生态屏障,“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既有承担生态保护的重大责任,也有潜在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的良好条件”。
“城市病”日益凸显,发展空间受限,综合实力较弱
目前,兰州、西宁地区发展有四大突出问题。
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偏低,2016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848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6%。城镇间发展差距大,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传统产业比重高,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人才支撑不足,自我发展能力弱。
中心城市带动能力不强。兰州、西宁城市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不足,“城市病”日益凸显,发展空间受限,综合实力较弱。中等城市缺位,小城镇数量占比大但发展不足。城镇密度每万平方公里24个,仅为相邻的关中平原城市群的1/3。
发展短板和瓶颈制约较多。交通、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骨干路网等级低,城际网络不健全,内通外联能力弱,路网密度远低于全国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相关服务业人才支撑不足。体制机制不活,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对外开放程度低,发展的各项基础条件均需大幅改善。
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加剧。生态环境本底脆弱,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土地沙化、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突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难度大,黄河、湟水等流域水环境污染亟待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明显。
到2035年,兰西城市群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规划》明确提出,兰西城市群的发展目标是:到2035年,兰西城市群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各领域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巩固。
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形成,生态空间不断扩大,黄河、湟水河、渭河等流域综合治理取得重大突破。绿色宜居城镇和森林城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城市群内外生态建设联动格局基本形成,对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建设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人口集聚能力和经济发展活力明显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短板和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创新活力、创新实力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特色产业体系有效构建,人口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人口总量和经济密度稳步提升。
强中心、多节点的城镇格局基本形成。兰州作为西北地区商贸物流、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中心和交通枢纽功能得到加强。西宁辐射服务西藏新疆、连接川滇的战略支点功能更加突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基本建成。中小城市数量明显增加,城镇密度逐步提升,对周边地区的支撑和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城市群开放平台作用进一步发挥,与周边区域的协同合作能力持续增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型经济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面向中西亚、东南亚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建立健全。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区域市场一体化步伐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机制不断完善,城市群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不断创新,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兰西城市群要构建“一带双圈多节点”格局
兰西城市群发展要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空间格局,加快治理兰州、西宁城市布局不够合理、交通拥堵比较严重、大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的“城市病”、提高城市宜居度,进一步集聚人口。
按照《规划》,兰西城市群要构建“一带双圈多节点”格局。以点带线、由线到面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加快兰州白银、西宁海东都市圈建设,重点打造兰西城镇发展带,带动周边节点城镇,构建“一带双圈多节点”空间格局。
“一带”,指兰西城镇发展带。依托综合性交通通道,以兰州、西宁、海东、定西等为重点,统筹城镇建设、资源开发和交通线网布局,加强沿线城市产业分工协作,向东加强与关中平原和东中部地区的联系,向西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打造城市群发展和开放合作的主骨架。
“双圈”,指兰州白银都市圈和西宁海东都市圈。其中,兰州白银都市圈。以兰州、白银为主体,辐射周边城镇。提升兰州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兰州新区建设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推进白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稳步提高城际互联水平,推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加快都市圈同城化、一体化进程。西宁海东都市圈。以西宁、海东为主体,辐射周边城镇。
“多节点”,指定西、临夏、海北、海南、黄南等市区(州府)和实力较强的县城。推进沿黄快速通道建设,打通节点城市与中心城市、节点城市之间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依托地方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商贸物流、特色文化旅游等产业,因地制宜在黄河沿岸发展库区经济。支持有条件的县有序改市,尽快按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管理,积极培育新兴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兰州市皋兰县、榆中县,定西市陇西县、临洮县,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被列入了《规划》中的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名录。
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
记者注意到,《规划》提出,兰西城市群发展必须要全面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维护黄河上游地区生态安全。
《规划》要求,构筑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实施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强化跨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的衔接与协调,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并要求实施一系列山水林田湖草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在实施城市群环境共治方面,推进水环境质量分区管控,到2020年湟水河出省断面Ⅲ类水质达标率达到50%;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确保2030年空气质量稳定达标,优良天气比例大幅提升,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
在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方面,以兰州、西宁、白银、海东等城市为重点,开展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工业企业烟气治理、燃煤供热锅炉提标改造、挥发性有机物整治等。同时,要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绿色低碳城市建设。
鼓励兰州市主城区企业向兰州新区、白银工业集中区转移
《规划》提出,兰西城市群可以规划建设一批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提升“绚丽甘肃”、“大美青海”等品牌国际影响力。加快自驾车房车旅游发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同时,强化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国家级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加快兰州、西宁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化跨区域科技合作,推动张江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技术转移中心、西宁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发挥兰州、西宁等城市技术、人才、产业基础等优势,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的特色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结合产业升级改造,鼓励兰州市主城区企业向兰州新区、白银工业集中区转移,进一步推动西宁、海东产业错位分工、融合互动、相互支撑;深入推进兰州榆中、临夏和西宁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兰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支持西宁、海东承接东中部适宜产业转移;发挥地缘优势和文化优势,将兰西城市群整体打造为面向中西亚的出口加工和贸易基地。
进一步支持兰州新区健康发展,改善发展条件,创新体制机制,打造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筹建重点交通设施项目,加快互联互通
根据《规划》,甘肃、青海两省将着力统筹新建一批重点交通设施项目,加快兰西城市群之间的互联互通。
●畅通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充分发挥陇海兰新通道作用,加快青藏铁路扩能改造,规划建设兰州(中川机场)张掖铁路,打造沟通我国东西部、连通我国和中亚地区的东西向大通道。充分利用兰渝铁路通道,推进西宁(兰州)成都铁路、兰州中卫高速铁路建设,规划研究西宁玉树昌都、格尔木成都铁路,打造沟通西南西北、连通南亚和东南亚的南北向大通道。优化中川、曹家堡机场航线结构,积极开拓面向中西亚的国际航线,强化航空枢纽功能,带动周边支线机场发展,打造连通国内外重要城市的“空中丝绸之路”。
●完善城市群内综合运输网络。以兰州、西宁为核心,形成城市群客运铁路骨架,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市域(郊)铁路为重点,建设兰州、西宁都市圈城际综合快速路网。
●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以兰州、西宁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核心,加快兰州国际港务区、西宁曹家堡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积极推进客运枢纽“零距离换乘”、货物换装“无缝化衔接”。推进临夏、定西、青海湖等支线机场以及一批通用机场建设。
●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推进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客票一体联程和不同城市间的一卡互通、公共交通一卡互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加强运输服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铁路建设:稳妥推进兰州中卫、西宁成都、兰州合作、兰州张掖铁路三四线等铁路建设,规划研究西宁玉树昌都、定西平凉、环县海源、红会同心铁路。
●公路建设:有序推进G6、G30等国家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扩容改造,G1816乌玛高速公路兰州新区兰州段(中通道)和景泰中川机场段、G75兰海高速公路渭源武都段、G0612东延至乐都、G0611同仁塞尔龙等国家高速公路新建项目。
●机场枢纽:重点推进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新建临夏、定西、青海湖等支线机场以及一批通用机场。铁路枢纽:新建曹家堡综合交通枢纽,完善兰州站、兰州西站、西宁站、西宁(货)区段站。公路枢纽:兰州、西宁、海东等地新建一批客运站和综合客运枢纽。
打造兰州西宁全国性综合开放门户
《规划》提出,兰西城市群发展,要提升信息现代化水平,推进兰州新区、西宁、海东等云计算中心和大数据中心建设,推动服务协同和资源共享;推进兰州、西宁、白银、海东等智慧城市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推进兰州、西宁国家重要数据灾备中心建设,促进数据灾备防范;推进三网融合建设,加快4G网络深度覆盖和延伸覆盖,优化兰州、西宁互联网骨干网络架构,推动网间带宽持续扩容,加快“云藏”搜索引擎项目建设;建设兰州区域性数据中心,推进兰州、西宁数据灾备中心建设;加快云平台发展,建设兰州、西宁大数据中心与兰州新区、海东云计算中心;加快兰州、西宁、白银、海东等信息惠民城市建设;推动兰州、西宁、白银、海东智慧城市建设。
同时,充分发挥沟通西南西北交通枢纽优势,打造兰州西宁全国性综合开放门户,构建经新疆向西向北的新亚欧大陆桥通道,经川渝滇黔桂至东盟的南向出海陆路新通道。鼓励开辟兰州、西宁直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航班和货运航线。加快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建设对外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扩大丝路花雨、丝路花儿等艺术节影响力,建立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项目库,有序举办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主题、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国际艺术节、博览会和综合性论坛。提高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大型活动知名度。支持两省研究举办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型展会。鼓励与国外城市缔结友好城市。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万宏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