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个北京来的“第一书记”

时间:2018-03-01 09:03来源:大西北网-兰州晨报 作者: 周者军 点击: 载入中...
    
  他,和文县有着不解之缘。
  
  2001年,他被选派到文县挂职锻炼,一待就是两年。2008年“5·12”地震,文县受灾严重,他第一时间赶赴文县,同灾区群众共渡难关。2015年8月,他又主动请缨到文县担任“第一书记”,与文县“再续前缘”。他说:“虽然我的家在北京,但心在文县,我惦记着这里的乡亲们。”
  
  他,就是文县碧口镇何家湾村的“第一书记”、中国记协秘书处调研员杨克。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春团拜会上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新时代彰显新主题,新使命呼唤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甘肃发展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当代陇原儿女,奋斗正逢其时。为了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讲述陇原儿女艰苦奋斗新故事,展示新时代奋斗者的新风貌新作为,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奋进力量,本报从今天起开设专栏,从各个侧面反映我省各族干部群众与时俱进抓住机遇,用艰辛奋斗创造幸福生活,在不懈奋斗中体悟幸福真谛,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生动场景。敬请关注。
  
  1
  
  2015年8月17日,56岁的杨克第一次来到何家湾村,他至今难忘当时的情景:村里没条像样的路,垃圾堆、柴堆、粪堆随处可见,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杨克在村里转了一圈,看到路边有晒太阳的村民,便向他们了解情况。话还没说完,老人们连连摆手:“听不懂,听不懂,你去问别人吧。”妇女们也都说:“你是上面来的干部?我家可没啥事!”
  
  接着又走了几户,也都吃了“闭门羹”。这让杨克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干群关系这么紧张,下一步工作怎么开展?
  
  当晚,他拿出工作日志,写道:“开展村民走访需调查:家庭成员情况、年收入情况,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对村‘两委’的意见建议。”
  
  “一定要让贫困群众的收入提高、生活改善,不实现这个目标我就不回北京。”杨克立下誓言。
  
  从此,田间地头、村头巷尾,都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
  
  进入三伏天,天气越来越热,在租住的平房里,杨克每晚都加班到很晚,研究村里的棘手问题,筹划产业培育,撰写扶贫方案……
  
  2
  
  过去的何家湾村是“远近闻名”的软弱涣散村:村级活动中心无人“光顾”,村支书的家就是班子成员的办公室;村集体基本没有经济收入,是典型的“空壳村”;村“两委”班子成员常年在外打工,本职工作成了副业……
  
  村委会的凝聚力和公信力降至“冰点”,杨克的到来,能改变这个烂摊子吗?每个人都在心里打了个问号。
  
  抓党建、带班子、促脱贫、搞服务———杨克早在心里打好了算盘。
  
  “党建就是人心,抓好党建就是抓住了人心,要让党员转变思想,起带头作用,上下齐心建设好何家湾。”杨克说。
  
  为此,杨克走村入户,在充分了解民情民意的同时,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和村“两委”会议,主持完善了村级各项制度,确保村级规范化运行。2017年初,又顺利完成了村“两委”换届和监委、妇联等配套组织建设,选准配强了村“两委”班子。
  
  同时,杨克通过与驻村帮扶单位多次协调沟通,明确了帮扶任务和工作重点,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项目协调对接、富民产业发展、村级组织建设等工作,不断增强村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自信心,强化了组织领导力量。
  
  “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昔日的软弱涣散村迎来了和谐稳定的新局面,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劲头可足了。”村文书何满斌说。
  
  3
  
  班子配强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攻坚战在何家湾村打响。
  
  通村路硬化开始了,但施工到了村民何进军的家门口,却怎么也进行不下去了。
  
  “这块地下有我家祖坟,你要修就得给我赔偿!”何进军气冲冲地说,“不管怎么样,要给我一个说法!”
  
  为了尽快解决问题,杨克走访了周围几户人家,大家纷纷表示,几十年来,从未看见那条路边有坟墓,也没见过何家人在那里祭奠。
  
  “修路是造福咱百姓的事,您再仔细想想,那里究竟有没有祖坟?如果搞错了,那可是坏了全村人的好事。”杨克耐心地劝说何进军。后来,何进军终于转变了态度:“杨书记,你们修路吧,我不能拖全村发展的后腿!”
  
  矛盾得到化解,群众的干劲更足了。在杨克的带领下,何家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实施硬化工程,通村道路18.6公里,村内道路6.5公里;
  
  ——在村庄主干道路两边种植格桑花,打造风情线;
  
  ——实施危旧房改造229户,完成8个村民小组人畜安全饮水工程。
  
  环境好了,民心畅了。杨克又开始谋划起了脱贫产业。
  
  通过征求村民意见,并经村“两委”班子研究讨论,2016年村里确定了扶贫产业项目——发展白芨、猪苓等中药材产业,目前已种植600余亩。“2017年,村里又新增了天蓝星、元胡等中药材的种植,群众增收的步伐明显加快,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杨克告诉记者,除了种植中药材,他对村里的产业还有更长远的规划,下一步,何家湾村将依托在白龙江边的优势,抢抓乡村振兴机遇,发展乡村旅游、土鸡养殖等产业,更好地助推全村脱贫致富。
  
  甘肃日报记者周者军通讯员袁媛远肖红
(责任编辑:苏玉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