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潘安湖 缪宜江摄
忆江南,最忆江苏水。10万余平方公里的面积,17%的淡水水域,江苏占尽江河湖海之利。得天独厚的自然馈赠,赋予这片土地水一般的灵秀。然而,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水环境污染,成了江苏人的一块心病。2007年西太湖的水污染危机,让江苏的河长制破茧而出。
十年磨一剑,河长制在江苏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走进新时代,“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的承诺催人奋进。以河长制促河长治,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在江苏大地徐徐展开。
五级河长织密责任网
大小河湖全面建立河长制
2016年底中央作出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决策部署,江苏先行不骄、领先不怠,迅速开启引领全面推行河长制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行动。
战鼓擂响催征程。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对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去年3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河长制工作的8项任务,设立了11位省级河长,构建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护机制。
去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成立江苏省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吴政隆省长任领导小组组长、省级总河长。
去年7月,省政府召开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原省委书记李强对江苏河长制工作作出专门批示,吴政隆省长对全省河长制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去年9月,省委常委、副省长杨岳召开省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全省推行河长制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部署重点工作。
在江苏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下,不到大半年时间,全省13个设区市、119个县(市、区)、1334个乡镇(街道)河长制工作方案全部出台。在中央要求设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的基础上,江苏将河长体系延伸到村,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真正实现了全省河流河长全覆盖。
河长制公示牌在一条条大小河流边树立起来,上面标示着河流名称及简介、各级河长的姓名和任务、监督电话等内容,让群众一目了然。“有问题,找河长”体现了各地党政领导责任,也彰显出社会监督的作用。目前,江苏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公示牌基本布设到位,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没有现成路径可循。省水利厅主动联系省级河长巡河。省河长办制定了省级河长联系人制度,为每位省级河长配备了双助理,其中一位是省水利厅负责人,另一位由相关成员单位副厅级干部担任。为使河长清晰了解治水目标任务、责任范围等情况,省河长办还特别编制河长制工作手册。
去年12月22日,江苏省河长办完成了对全省13个设区市全面建立河长制工作的省级验收;12月27日,江苏在全国率先宣布全面建立河长制工作体系。
从认河巡河到治河护河
全民参与实现“河长治”
河长不是“冠名制”,而是“责任制”。去年8月以来,省领导纷纷带头集中巡河,时任省委书记李强先后巡查里下河地区湖泊和太湖,省委书记娄勤俭到任不久就沿阳澄湖考察周边水环境、察看水质,强调要把污水处理和湿地建设结合好,持续用力做好水资源保护文章。省长吴政隆多次察看全省河湖情况,要求强化责任落实、细化工作举措,严格督查考核,全力建设江苏河湖好风光。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黄莉新巡查长江时强调,长江是江苏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江苏发展的重要战略依托,沿江各地要强化责任落实,共抓长江大保护;省委常委、副省长杨岳巡查洪泽湖时要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强化洪泽湖治理与保护,切实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樊金龙、王燕文、王立科、郭文奇、张敬华等11位省级河长纷纷开展认河、巡河活动,在干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在省级河长的带动下,截至目前,全省189名市级河长累计巡视市级河道714人次,2120名县级河长累计巡视县级河道6000余人次。省、市、县三级河长全部完成首轮巡河。水乡江苏,无论大江大河还是支流小湖,都出现了河长们的身影。
人员到位、制度到位,河长制任务也必须到位。依托河长制工作平台,扎实开展系列整治行动,彰显河长制工作成效。开展河湖乱建、乱占、乱排“三乱”专项整治,累计排查违法行为8000余起,发现重点河湖违法行为1115起,建立“问题清单”,实行挂牌督办,抓好整改落实。推进水功能区达标整治专项行动,将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7%,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提高到99.1%。开展水资源管理“双控”行动,实现国家最严格水资源制度考核连续4年优秀,去年跃升至全国第一。开展污染源整治行动,关闭搬迁养殖场10372家,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达68.8%;整治黑臭水体150余个,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752座,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3.7%,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92%。开展重点河湖非法采砂专项执法行动,洪泽湖、骆马湖全面禁采,长江采砂管理稳定可控。
河长制是一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实践。为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河长制工作,省河长办全面启动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微信公众号,设立和明确了监督举报电话,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各地积极创新,通过设立河湖“社会河长”“企业河长”“巾帼河长”等民间河长,拓展社会公众参与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河湖的氛围。
绘就水韵江苏新名片
生态河湖行动计划助力河长制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时代我国水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强调要善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运用系统化思维推动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生态河湖是水治理最大目标,治水必须扭住这个关键!”“河长制是水制度最大创新,治水必须发挥河长作用!”省水利厅厅长陈杰清醒看到了问题关键。
去年10月9日,省政府发布实施《江苏省生态河湖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生态河湖行动计划为抓手,借助河长制组织体系,建立全省统筹、河长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的系统工作机制,将全省上下凝聚成一个拳头去逐个击破治水难题,成为江苏破解复杂水问题的新战略。
生态河湖行动计划瞄准江苏面临的水问题,提出了2020年近期目标和2030年远期目标。按照计划,3年内,将实现恢复水域面积100平方公里等一系列目标,重点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2%以上,主要河湖生态评价优良率达到70%;到2030年左右,全省重点水功能区水质全面达标,V类水体全面消除,河湖生态全面修复,防洪除涝全面达标,供水安全全面保障,精准管护全面覆盖,努力建成美丽中国的江苏样板。
马陵河是宿迁老城区贯穿南北的一条排涝河道,由于水系不畅、雨污混流,过去被称为“龙须沟”。经过多轮治理,破解“沉疴顽疾”,如今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座兼顾生态原始美和现代气息的马陵河海绵公园。这是宿迁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目标的一个缩影。通过大力实施“9696”河长制建设工程,宿迁市整治骨干河道20多条,治理17条23段黑臭水体,疏浚县乡河道485条、农村河塘3582个,该市成为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典型市”。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江苏积极打造“一河、一城、一地”河长制工作样本,水生态治理明显加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公众对水生态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幅提升。太湖水质稳中趋好,水质达标率达88.3%,同比上升5.2个百分点。各地积极推进水系联通,“一城河湖清水流”成为常态。白马湖已退圩退渔还湖14.15万亩,湖区净水面积比2010年增加一倍多。徐州将采煤塌陷地治理建设为城市湖泊湿地,潘安湖等已成为城市水景观,形成“苏北好江南”的美丽景色。
有理由相信,在河长制的推动下,江苏的江河湖泊终将回归原有的生态底色,重塑记忆中的江淮水乡。“河通水畅、江淮安澜,水清岸绿、生物多样,人水和谐、景美文昌”的美好景象,也必将呈现在江苏人民眼前。
江苏省水利厅策划组稿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