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时代楷模】陈冬:从天空到太空 为祖国飞得更高

时间:2018-01-26 19:19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央视网 点击: 载入中...
  央视网消息:在入选航天员大队之前,陈冬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
 
  2003年,当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首度飞天时,25岁的陈冬通过电视直播目睹火箭升空的那一瞬,脑海里闪念:“什么时候我也能像杨利伟一样飞向太空,为祖国飞得更高?”
 
  而自从他加入航天员大队那天起,面对五星红旗庄严宣誓的誓词——“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高于一切,为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我们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就成了陈冬的态度。
 
  搭上选拔末班车 身体心理双重锻炼
 
  
 
  2016年05月19日,景海鹏、陈冬在飞行模拟组合体进行操作训练 摄影:朱九通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但是,真正机会来的时候,命运似乎要和陈冬开个玩笑。2009年,航天员选拔开始之时,陈冬和部队正在大西北参加军事演习。
 
  训练进入攻坚阶段,陈冬和战友得到消息,我国启动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在家的飞行员已经报名。飞天,是每一名飞行员更高的梦想。他们第一时间找到领导强烈要求参选,然而却被告知,因在外执行任务,部队已经确定他们不参加选拔。
 
  “梦想就这样破灭了?就不会再有机会了?”内心失落的陈冬经历短暂的挣扎后,迅速调整状态投入到训练中,带领战友圆满完成了任务,并荣立三等功。
 
  有时,现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残酷。3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陈冬抓住了。因航天员选拔标准高,所在部队第一批参选的飞行员无人入选,需要没有参加选拔的人报名参选。陈冬第一时间报了名,并顺利通过了选拔,成为所在部队唯一一名被招入航天员队伍的飞行员。这次补充的机会,让陈冬搭上了航天员选拔的末班车。而那个时候,陈冬“自我加压”,已经整整准备了一年。
 
  航天员只有两种状态 飞行和准备飞行
 
  
 
  2016年09月20日,景海鹏、陈冬在组合体模拟器中进行训练 摄影:徐部
 
  来到航天员大队7年多时间里,陈冬走出航天城的次数都非常少。除了在教室学习、在训练场训练,就是在宿舍背口令,所有的时间都用来为任务做准备。
 
  载人航天是国之工程,代表的是中国高度,不容半点闪失。而航天员是最后一道关口,每一个操作,每一个口令,都必须确保准确无误、万无一失。要想做到这些,必须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严格甚至苛刻的学习训练才能达到。
 
  记得刚来航天员大队的时候,陈冬要在1年内完成十多门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和考试,这一切他都需要从头学起。夜里12点前从没睡过觉,也没有休息日的概念。航天员教室里出现了两个怪现象:一个是大家都在后面站着听讲,防止坐下犯困;另一个就是教室里弥漫着风油精的味道,老师都被熏得特别精神。
 
  转入专业技术训练阶段后,训练更为艰苦。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要求过载达到人体自重的8倍,持续时间为40秒。每次进行这项训练时,陈冬脸部肌肉都会变形,眼泪不自觉地往外飞,胸部极度压抑,呼吸非常困难,手臂也抬不起来。在这么多年的训练中,手边那个红色的暂停按钮,全体航天员没有一个碰过它。
 
  2015年初,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发射任务确定,明确要在第二批中选出一名男航天员。对于陈冬来说,这是一个切切实实的机会。陈冬把自己能用的劲都用出来,把自己能用的时间都挤出来,全部投入到训练准备当中。将近两年的时间,他基本上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日。
 
  为了飞天,陈冬准备了整整6年,到最后他可以闭着眼准确摸到电门的位置,神舟十一号任务近40项试(实)验等任务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故障处置都烂熟于心。即便在发射前的封闭期,他还在对着手册一项一项地过,火箭不点火,准备不停止。
 
  陈冬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儿子,神十一任务封闭训练阶段,为了安心备战,他把其中一个送回了老家,孩子打电话问陈冬:“爸爸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不要我了?”陪伴、团聚,对于寻常人家是再简单不过的愿望,但对于航天员和他们的家人却是种奢求。
 
  最终,陈冬和景海鹏圆满完成任务,他们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驻留30天,这是目前为止中国载人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任务。他们还在空间实验室里开展近40项空间科学试验和应用实验,这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空间科学任务最多的一次。在太空,陈冬为两个儿子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给他们拍摄了只有在太空才能看到的星星的照片。
 
  在太空的日子里 他们的举动让人心疼
 
 
  2017年10月10日,景海鹏、陈冬在天宫二号组合体飞行期间观看新闻联播 摄影:船载摄影机
 
  2016年10月17日,景海鹏和陈冬驾乘神舟十一号飞船飞向太空,开启了为期33天的太空之旅。飞行期间,他们参与的试(实)验多达近40项,其中仅航天员系统就有16项,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科学家的想法、目标、理念在太空实践,再把样本带回来。任务艰巨程度可想而知。
 
  为了获得这些在轨试(实)验的所有数据,景海鹏和陈冬复杂试验反复做,时间紧张加班做,无论哪个试(实)验,都尽全力得出有效数据、变成真实图像,一遍不行就十遍,有时顾不上吃饭甚至推迟睡觉时间。对此,地面科研人员常劝他们:“你们在天上从早忙到晚,甚至顾不上吃饭睡觉,真让人心疼!”值班医生也千叮咛万嘱咐,要按时吃饭,注意休息。景海鹏回应说:“我们上来是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我们的愿望就是把所有科技人员的心血、汗水和智慧转化为最有效的数据带回去。”
 
  11月18日,景海鹏和陈冬带着大量第一手数据胜利凯旋。权威专家称赞说:“这些成果是我国未来建设载人航天空间站宝贵的数据和经验。”
 
  我还是原来的我 但我又不是原来的我
 
  
 
  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航天员陈冬返回航天员公寓后与战友王亚平握手 摄影:徐部
 
  陈冬珍藏着这样一份热情。2017年七一前夕,他和战友赴香港参加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系列活动。每到一处,犹如坠入欢迎之海,群众挥舞着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迎接他们的“民族飞天英雄”。
 
  陈冬说,我还是原来的我,但我又不是原来的我,我的一言一行会更加受关注,我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也是中国航天员的形象、中国军人的形象。无论是军人这个称呼,还是身上的戎装,都赋予我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使命。
 
  飞天夙愿,绵延千载;复兴征途,穿越百年。航天员们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辉煌战绩,用自己的飞天实践,为亿万国人加注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精神动力。(央视网 刘禛)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中宣部追授卢永根“时代楷模”称号
  • 最美奋斗者·陈景润 | 用生命换来“1+2”成果 激励青年投身科
  • 中宣部追授李夏“时代楷模”称号
  • “人民楷模”布茹玛汗·毛勒朵——半世纪,放牧巡边在祖国最
  • 那一刻,你是我最想念的人——追忆“人民楷模”王继才
  • 中宣部授予陈俊武“时代楷模”称号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