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在村中、村融景中”,这里是“春有草、夏有花、秋有果、冬有绿”的花园式农村庭院,这里是“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园中”的自然生态景观,在大西北的甘肃白银市,却有这样一个具有江南水乡情调的村子!
12月5日上午,“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暨我为新甘肃打call——甘肃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网络媒体大型主题采访团走进白银水川镇顾家善村,一进村,映入眼帘的便是清洁的村庄、潺潺的小溪、幽静的小巷,小桥流水、蓝瓦青砖、曲径通幽……描绘着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
顾家善村位于白银区水川镇中西部黄河之滨,距白银市区26公里处,整个村子鲜花遍布、清香阵阵,因此还有个美丽的名字,那就是“花村”。
航拍白银区水川镇顾家善村。(记者韦德占/摄)
古色古香的门楼上挂着红灯笼。
美丽乡村释放田园魅力
顾家善镶嵌在黄河之畔,成长在勤劳质朴的民风里。古色古香的门楼挂起了红灯笼,成了美丽乡村靓丽的风景。
在小巷里穿行,记者惊奇地发现,每家每户的白墙之上,都挂着一对对黑色的轮胎,当记者询问了路边的村民后才知道,这些黑色的轮胎是村民们种花所用的,每到春夏之季,轮胎里便开满了五颜六色粉嫩的鲜花。种花养花,永远是顾家善人四季里的大事。
“庄户人家或许不懂艺术,但养花是心性,骨子里,顾家善人有着草木缘分,爱家、装扮家是天性。”顾家善村党支部书记王维富告诉记者,他们还在村庄道路两旁集中栽植风景树、种植盆景鲜花,在巷道中摆放木质花箱,房前屋后栽花植草。
每家每户的白墙上挂着的黑色轮胎,用于村民们种花。
顾家善依山傍水,在村子里的每一个路段,每一处景点,随时可以看到百年古树,被村民呵护珍惜,保留至今。目前,顾家善已种植木槿、橡皮树等各类花卉1.8万株,栽植各类树木1200棵。
此外,顾家善开展了“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以家庭环境的整洁、健康、舒适、优美、环保为创建目标,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家的小美推动村的大美,维护了“美丽乡村”顾家善的文明创建成果。自建设“美丽乡村”以来,已基本实现了村容村貌整洁,民宅白墙黛瓦、藤蔓绕壁,院内绿植种类多样,屋内物品摆放整齐的美丽景象。
树木葱郁的顾家善。
基层党建引领奔向小康
“顾家善村从一个走‘烂泥路’、发展滞后的村子变成了如今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走上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新路子,要归功于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和惠农好政策的支持。”顾家善村民顾泮伟说。
顾家善村党支部书记王维富向记者介绍基层党支部引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情况。
顾家善村党支部书记王维富说,今年年初,村里提出要借助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成立了乡村旅游公司,并鼓励村民搞农家乐。当时,村民们因为没有经验,所以不敢搞,于是村里动员农民党员带头先干,探索经验,示范带动大家干。身为党员的顾泮伟便成了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他的农家乐于今年9月份投入运营,花园里喝茶休闲、林下吃特色农家饭、宅院里还可以住宿。有了党员的带头示范,村里很快有8户村民也办起了农家乐。
“政府在我的后院利用稻草等材料修建了两个蒙古包,提供给我无偿使用。农家乐一开起来,来的人不少,以前真没想到,不用出门、守着庄户院就能赚这么多。”顾泮伟说,正是因为有了党的惠农好政策支持,我们顾家善村才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村”。
近年来,顾家善村党支部着力挖掘本村的文化、特色,推动乡村旅游从观光游到体验游再到文化游转型,在农家乐、渔家乐、各种采摘游、节庆游的基础上,加入了乡土文化的学习、体验,突出了以乡村田园景观和村落印象为核心的旅游吸引力。开办独具特色的仿古小卖铺,统一管理,定期收取承包费,通过资产发展的方式,打造特色休闲农家乐。
顾家善村的农家乐。
除了开办农家乐,顾家善村还通过创建妇女手工产业创意、制造、交易基地,倾心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村级“陇原巧手馆”。村子里近40多位妇女在闲暇之余都会自主进行刺绣、荷包、剪纸、草编等巧手产品的制作。成品上交到巧手馆,由巧手馆进行统一销售。巧手馆为参与巧手产品的妇女支付材料费及工本费。每位妇女的月收入大概在1000元左右,这样一来,既帮助广大妇女实现再就业,又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从花草掩映的每一户农家,到各项事业的兴旺,背后无不显现着一种强有力的支撑。党建引领、网格管理、党员联户、服务承诺、先锋示范……环环相扣,每一名党员都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守土有责、“精耕细作”。
时至今日,富起来、美起来、火起来的顾家善村,已经成为来了不想走的美丽乡村,一幅“田园幽美、人文醇美、经济富美、生活和美、村庄秀美”的美丽画卷正悄然铺开。王维富告诉记者,村子发展势头良好,预计2017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将达到1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