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媒关注北京今冬空气“异常好”:治理见效也多亏天帮忙
新媒称,秋冬季节烧煤取暖容易产生空气污染,环境治理有方的北京市今年有望达到PM2.5浓度每立方米60微克的目标。但专家也指出,要达到更高标准,北京还需在关停散乱污企业以及减煤脱煤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2月22日报道,北京市民杨晶(35岁)每次看到蓝天白云,都会忍不住拍照晒在朋友圈。
不过今年下半年以来,尤其是入冬以后,她已经很少这么做了。“感觉这几个月,几乎天天都是蓝天,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放上朋友圈也没多少人点赞。”
有望年底完成“大气十条”目标
报道称,北京秋冬季节是采暖季,各地因烧煤取暖而容易产生空气污染。不过不少北京市民都发现到,今年入冬以来北京地区空气质量异常良好。受访专家说,除了政府的环境治理手段收到成效,也多亏了“天帮忙”,北京今年有望达到细颗粒物(PM2.5)浓度每立方米60微克的目标。
不过专家指出,要达到中国国家标准、甚至是世卫组织的标准,北京市还需在关停散乱污企业等方面下更大功夫、继续减少用煤,甚至完全脱煤。
中国政府在2013年出台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要求在2017年底之前,全国地级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也要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据北京市环保局最新数据,北京11月的全市PM2.5浓度达到46微克,为历史同期最低,也接近世卫组织建议的25微克以下。
同时,北京今年1月至11月的平均PM2.5浓度已达58微克,有望在年底如期完成大气十条的目标。
年初刚创下最长重污染连续预警纪录
报道称,北京今冬的蓝天,迟至今年年初都是无法想象的。今年元旦期间,市里被“雾霾锁城”,重污染预警两度被延长、重污染情况持续超过200个小时,创下了北京持续空气重度污染及连续预警总时长最长的历史纪录。
而今,实时播报空气质量的“在意空气”应用数据显示,截至12月21日,北京10月以来只出现过六天(7%)中度以上污染。
中国环境保护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北京今年经常出现蓝天白云,靠的是“人努力、天帮忙”。
他说:“北京处在华北平原北端。过去几个月,每隔几天就有较强冷空气活动,北风一吹,就把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的清洁空气输送到北京,也吹散了污染物。”
“更重要的是,政府也做了大量工作,淘汰了不少燃煤电厂、重污染工业企业、加强督察执法,以及加速淘汰高排放车辆,这都有助减少污染物。”
“煤改气”“煤改电”起作用
绿色和平中国区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硕告诉《联合早报》,除了大型工业企业限产,“煤改气”“煤改电”也在控污方面发挥了作用。
报道称,根据官方部署,今年10月底前,京津冀28个城市要完成300万户以上的以电代煤、以气代煤。
李硕说:“燃煤取暖是冬季两大污染源之一,如果能有效控制和减排,就能改善空气质量。”
马军则分析,若优先测算民用天然气,供应是足够的。问题是,大规模高耗能企业也进行“改气”工程,推高了市场对天然气的需求。
报道称,他说,由于涉及到企业利益和地方经济增长,一些产能落后、高能耗、污染问题严重的大型企业仍获准继续运行,并通过煤改气来确保环保评估过关,结果同民用天然气形成了市场竞争。
马军认为,此类产能落后的企业应加速淘汰。
展望未来,马军说,北京既然已实现每立方米60微克的目标,下一步应朝国家PM2.5浓度标准迈进,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
报道称,中国定下的全国重点城市PM2.5浓度标准为每立方米35微克。根据世卫组织的标准,发展中国家应逐步改善空气中PM2.5浓度,从35微克到25微克,最后达到15微克。
马军说:“我们达到PM2.5浓度60微克已经很不容易,也是巨大的进步,但距离国家标准还有一段路,而且在国际上,这还已经是比较宽松的标准。北京接下来还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接受媒体访问时就说,民用散煤和散乱污企业治理力度还要加大,继续推进煤改气,才能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
报道表示,由于燃煤是空气污染的一大来源,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的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提出,应进一步压减燃煤用量。
他说,煤炭使用已在2013年达到拐点,目前燃煤占能源使用比例为62%。他估计,这占比还需下降到约40%。
杨富强说:“煤炭逐步被淘汰已是大势所趋,目前北京燃煤量是800万吨,到了2020年预计会下降到200万吨,甚至在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北京完全脱煤,改用天然气或电力。”
↑资料图片:2017年12月21日拍摄的颐和园十七孔桥“金光穿洞”美景。新华社记者张铖摄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