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吹响了履行新使命、进军新征程的响亮号角。党的十九大闭幕之后,全党全国上下以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真抓实干,呈现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气象。从今天开始,《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今天播出《创新驱动成为上海发展的重要引擎》。

这里是全球第一家研发制造教育机器人的企业,23岁的小徐大学毕业后选择来到上海,半年时间里他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团队。
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公司员工徐济平:我的梦想是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机器人,然后还能帮助其他人。机器人它需要一些电机、舵机还有控制器,现在这些都可以自己研发。

上海出台优惠政策,延揽全球人工智能人才,这一领域的创新型企业在研发阶段就会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
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费旭锋:就在上个月上海专门为人工智能配套了两个亿,政府对创新型企业经费的支持,更给了我们信心跟力量,也带动了一批创新型的人才,留在国内,留在上海。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要求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是创新的主战场,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上海一大批智能制造企业正在从传统制造产业中转型。今年前三季度,智能制造产值接近160亿元,同比增长近4成。

上海新时达电器股份公司副董事长袁忠民:我们原来的企业是做电梯的控制系统,从前几年我们明显的就感到新的动能不足,所以加大了企业转型发展的力度。
上海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了让科研成果加快“从纸变成钱”,今年上海出台地方条例,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服务。十九大闭幕十天后,上海又发布了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马兴发:在创新过程中,有很多不适应现代创新的要求,有很多瓶颈和障碍需要我们突破和解题,让更多创新的主体迸发出它们的活力。

进入新时代,科技创新大有可为。位于上海的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是我国卫星技术创新研究的先锋队。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重大科技成果“悟空”“墨子”就出自这里。小卫星以小见长,技术含量高,创新空间大。

暗物质卫星总指挥、量子卫星总设计师朱振才:我们建立(中科院)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的一个初衷就是进行技术和体制机制上的创新,怎么走过来的?简单地概括一句话,就是走进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方法来做一件新奇的事,本身来讲这个任务的目标选择就是新的。
科研人员平均年龄只有31岁的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近期还将有五颗卫星升空。从材料、器件到部件的全方位创新,推动了我国制造产业链条升级转化。


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院长于英杰: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强国的标准我个人认为就是要领跑。到目前为止,我们小卫星研究院发射的所有的卫星全部都是开创性的,我们不会走别人走过的路,也不会去追赶别人已经达到的目标,我们就要走自己的路。
走在前列的上海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目前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形成了一批跨学科、多领域、综合性的大科学产业,全面提升了上海原始创新能力和抢占世界科技创新发展先机的战略能力。进入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给上海带来的强劲动力正在显现。


【本台短评】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发展大有可为
上海一直都是观察中国改革力度和开放程度的重要的窗口,这样的一个地位源于上海“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进取精神,也源于上海始终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做好发展这篇大文章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也正是要通过改革机制促进创新,为创新主体营造更好的氛围。顺着这个思路坚定地走下去,把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上海的成绩单会更加亮眼,中国创新引领发展也必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