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中午时分,广东东莞石碣镇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A205档口,工人们在忙着把节瓜、茄子分拣装箱。档口老板卢国平亲手把一张备案标签,贴在15公斤装的白色泡沫保鲜箱上。
标签上印有:产品名称,青椒;生产日期,2017年11月10日;地址,A205,宏康蔬菜贸易公司。此外,标签上还印着与这个档口唯一对应的备案号码:441900GC50132。
为每一箱蔬菜贴好标签后,卢国平叫人把一份保证书,送到东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设在该交易中心的工作点。保证书中所列的10吨、近50种供港澳出口蔬菜,将在铅封之后于傍晚7点启运香港。
东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检科副科长朱桂周说,一旦香港执法部门发现这个批次的菜出现问题,我们可以马上锁定并展开信息追溯调查。“包装箱上的标签,就相当于是供港蔬菜的‘信息身份证’。”
4年前,广东检验检疫局开始自行开发、应用供港澳蔬菜溯源管理系统,该系统目前已在广东辖区分支局上线运行。
在每年出口供港蔬菜30多万吨的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进出口事务部副经理何汉荣打开电脑上的“进出口业务管理平台”说,这个溯源系统实现了供港蔬菜信息化管理,确保原料来料及分销流向清晰可追。
每一批运入这个交易中心的备案基地蔬菜,都有着清楚的农药使用记录:农药品种、使用浓度、采摘间隔时间等。
不仅如此,每一车蔬菜都将由第三方检测机构——东正农产品检测有限公司负责抽检。东正公司设在交易中心的实验室,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牌匾(CNAS认可),每天的抽检菜样400-500个。
“抽检合格后的蔬菜原料才能凭货物流向单进入加工环节。”何汉荣说,“像宏康公司这样的加工商,分拣加工之后,同样凭货物流向单向中心质监部门和检验检疫工作站报备,由检验检疫工作人员铅封之后才能启运。”
朱桂周介绍说,供港蔬菜从基地生产到香港市场,监管信息形成了一个层层可追溯的闭环。
东莞石碣镇是国家级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每天加工供港蔬菜900多吨,占广东检验检疫局辖区供港澳蔬菜的一半。
广东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孟传金介绍说,从今年4月起,辖区内全面推进供港澳蔬菜信息化溯源管理,目前覆盖46家加工企业、245家种植基地。供港澳食品已实现“零等待”即时顺畅出境,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9.9%以上。
广东检验检疫局辖区是供港澳食品的主要来源地,目前有供港澳食品备案种植养殖基地800多个,各类鲜活食品农产品约占内地供港澳比例的60%-90%,每年货值近23亿美元。(完)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