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专业在这些国家火了
“几年前我偶然选择了中文专业,没想到现在学习其他外语的同学都羡慕我。”正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生专业的匈牙利留学生高迪说,中文专业已在匈牙利的大学里“火”了起来,学汉语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不少日语系、英语系的学生也转到了中文系。
匈牙利是第一个确认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欧洲国家。如今在匈牙利语言类大学里,中文是最吃香的语种之一。
在哈萨克斯坦,全国总人口1700万,到中国留学学习汉语的就有1万多人。在俄罗斯,很多家长认为,学好汉语等于有了“铁饭碗”。在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合作开展的汉语教学活动已开花结果,很多人从事和汉语相关的工作……
无论经济往来还是文化交流,语言相通是重中之重,语言先行让交流直抵人心。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合作的深入,“汉语热”成为一种鲜明可感的亲近,汉语教学在沿线各国越发普及。无论是官员、学者还是青年学生、出租车司机,都会主动用中文说“你好”,展现对中国人民的友好。
数据显示,不到10年,我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134所孔子学院和130个孔子课堂,近一半在华留学生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中国书香”打开“一带一路”出版市场
这是4月27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拍摄的座谈会现场。作为第27届阿布扎比国际书展的重要活动之一,主题为“文学世界里的丝路畅想”的中阿作家交流座谈会27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国家展览中心举行。新华社记者李震摄
在2017年阿布扎比国际书展上,做为受邀的主宾国,中国图书成为书展亮点。在650平方米的主宾国展台内,近3500种、5400多册中国优秀图书琳琅满目,涵盖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科文化、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众多类别,让现场观众充分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
在专题图书展区内,一批诠释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承载当代中国价值观的300余种优秀主题出版物集中亮相,吸引了大批阿拉伯读者。埃及出版人白鑫说,这些书从不同角度向国际社会阐释了中国梦,让世界读者看到当代中国的发展成果。
来自阿布扎比中文学校的十几名小朋友聚集在文化展区,认真参观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主办的中国经典连环画作品展。《武松打虎》《西厢记》《杨家将》等24幅中国经典连环画代表作,让小朋友们流连忘返。
阿布扎比中文学校教师张雁说,书展能让孩子们多接触中国文化,书籍可以播撒友谊的种子。
在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看来,中国出版代表团向阿拉伯国家民众展现了中国优秀图书及独有的文化艺术成就与魅力,用书香打开了“一带一路”国家的出版市场,为中阿出版文化交流打开新的窗口。
中国影视作品稳步“走出去”
影视剧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深度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中国影视剧在不少国家落地开花,成为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掀起收视潮。
2016年9月,《全家福》和《神医喜来乐传奇》进入中亚市场,通过哈萨克斯坦国家电视台31卫星频道播出,覆盖中亚、东欧等地;《一克拉的梦想》《婆婆来了》和动画片《渴望蓝天》《乒乓旋风》等一系列作品也将出口覆盖欧美、亚洲和非洲18个国家和地区。同年9月,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阿鲁沙、桑给巴尔岛三地举办中国影视剧斯瓦希里语配音大赛,吸引了上千人参加。
曾为电影《捉妖记》和电视剧《一仆二主》配音的哈皮尼斯·斯坦斯劳斯·卢利克拉是中国影视剧的”铁粉”。“我很喜欢中国电视剧中相对含蓄的情感表达,这和欧美影视剧以及现在一些模仿欧美风格的坦桑尼亚影视剧不同。”她说,这是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坚守,很高兴把中国的文化传递到坦桑尼亚,传递到非洲其他国家。
在中国影视剧昂首阔步走出去的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影也开始登陆中国。中国也正在通过建立电影节、电影展等机构化平台,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影从业者的交流。
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弗罗斯特,凌晨四点》《听见寂静》等来自沿线国家的电影作品入围金爵奖,收获了观众和评委高度评价。近日,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一带一路’电影发展与全球电影新格局”上,主办方宣布,作为“一带一路”国际电影交流活动的组成部分,每年将与沿线国家共同举办双边或多边电影展映,并推出“最佳金丝带”电影奖,今年这一奖项花落俄罗斯电影《白虎》。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座“民心相通之桥”正在沿线国家之间搭建起来,沿线人民的心更近了、情更深了、人更亲了。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