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新华社成都4月12日电题:重在坚持贵在创新 成都“光盘行动”扫描
新华社记者许茹
学生们吃完午饭将筷子、勺子依次分拣归类,盘子倾倒干净后放到指定位置。记者近日在成都采访发现,四川大学附属中学多年来开展的“文明就餐”活动,让节约、自理、卫生等品质变成学生们的习惯。
“‘文明就餐’已经成了我们的日常行为。”高三十八班的学生李晴宇举例说,女生的饭量小一点儿的,就会主动给打饭的阿姨说“少打一点”。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共有2000余名学生,每餐的就餐人数都在1000人左右。就餐人数虽然不少,但食堂的工作量却越来越小,一方面学生们养成了自己分拣筷子、餐盘,倾倒剩余餐食的习惯,另一方面餐厨垃圾越来越少,在食堂负责收集餐厨垃圾的江阿姨对此也很有体会,“每天收集的餐厨垃圾只有大概一个垃圾桶那么多。”江阿姨指着一个齐腰高的厨余垃圾收集桶说。
记者在成都多个学校采访时发现,各个学校多年来坚持以主题活动、情景剧、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们开展“厉行节俭”的教育,并不断创新教育活动的形式。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记者在成都郫都区花园学校采访时正值午餐时间,各班学生按指定位置排队站好,每个班级的“文明餐桌”劝导员组织大家齐诵《悯农》,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孩子们彬彬有礼。校长张灵告诉记者,饭前诵读有关“节约”的诗词或名言警句,是这个学期“文明餐桌”教育开展的一项新活动。
不仅是学校,成都的多个区(市)县正在宣传推广“光盘行动”,学生、干部职工、餐饮企业“人人在行动”。武侯区提出了“出门不乱扔垃圾、出行不闯红灯、用餐不剩饭菜”的“武侯微文明”倡议,干部职工节约、营养、健康的意识明显增强,倒饭、倒菜的情况大量减少;郫都区机关食堂推出了半份菜,食堂还运用大数据,专人编制每周就餐人数动态数据分析表,实时掌握食堂就餐人数和规律,为每天采购食材提供用量依据。
养成文明就餐的良好习惯,正在整个成都形成氛围。记者走进一家名为“红星饭店”的餐厅,透明厨房让客人既能看到美食烹饪的整个过程,又能看到菜的分量。饭店的行政总厨官燎告诉记者,推出透明厨房,客人点餐不再“盲点”,自己吃多少点多少,浪费的现象少多了。
记者了解到,成都餐饮行业在“光盘行动”中一手抓“坚持”,一手抓“创新”,尽可能减少食物在采购、物流和消费各环节的浪费。成都美食文化交流与创新中心主任张蛟说,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鼓励餐饮企业创新方式,例如分析客单大数据、优化供应链,减少在采购、物流、储存等环节的浪费;与此同时,多年来坚持在宾馆、饭店、单位食堂开展宣传活动,提示引导人们在就餐时不剩饭不剩菜,培养勤俭节约、尊重劳动的习惯和品德。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