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策划:2015年“热词”勾勒中国经济转型之路

时间:2015-12-21 16:04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种卿 点击: 载入中...

  2015年,中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在此期间,不仅需要“中国制造”等传统产业借助改革继续发力,也需要“互联网+”等新生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纵观2015年, “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经济热词,而这些热词也从一个侧面勾勒出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

2015年“热词”勾勒中国经济转型之路

  【互联网+】


  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讲求跨界融合


  如果说2015年最受关注的经济热词,“互联网+”恐怕会毫无争议的拔得头筹。在这一年,它不仅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还成为业界、社会舆论的热门话题贯穿全年,甚至被各大经济论坛列为“标配”议题。


  而越热门的词汇,也越容易被误读,你是否找到了“互联网+”的正确打开方式?


  所谓“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最早于2011年11月被提出。 “+”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跨界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李克强表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事实上,“互联网+”早就深入居民生活,电子商务、在线旅游、网络约租车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等诸多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


  举例来看,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就有了电商平台;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第三方支付平台;传统的红娘+互联网有了在线婚恋网站;传统餐饮企业+互联网成就了饿了么等外卖客户端;传统交通+互联网促成了新型网络约租车平台。


  【中国制造2025】


  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同时,提出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的五点方针。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国务院对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提出了这样的战略目标。同时,国务院要求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这一战略目标到底意味着什么?“到2025年中国综合指数接近德国、日本实现工业化时的制造强国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工信部部长苗圩此前表态称。


  在中国经济增速趋缓的“新常态”下,再度重申中国制造的“野心”,绝非仅仅着眼于维持中高速的经济增长;其意义更是为应对发展中国家争夺全球资源、技术、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应对世界主要国家展开的“对未来主导产业选择”的竞争。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黄速建看来,推行‘中国制造2050’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包括生产效率增速和资本回报下滑、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能过剩。

2015年“热词”勾勒中国经济转型之路

  【双创】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


  “双创”一词的蹿红并不在今年,早在2014年9月,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就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


  然而,“双创”一词真正落地实施却是在今年。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推动了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大量涌现。


  6月4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决定围绕“双创”发起一系列税收支持、用房优惠等举措。会议指出,一要鼓励地方设立创业基金,对众创空间等的办公用房、网络等给予优惠;二要创新投贷联动、股权众筹等融资方式,推动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鼓励发展相互保险;三要取消妨碍人才自由流动的户籍、学历等限制,营造创业创新便利条件;四要盘活闲置厂房、物流设施等,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办公场所;五要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双创”。


  在此后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双创”成为高频词,且出台相关举措的数量也相当可观。近两年来,国务院及其组成部门先后围绕“双创”出台了20多项相关文件,涉及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就业政策等。


  “总的来看,空前活跃的‘双创’对推动以创业促进就业,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巡视员孟宪棠如是说。


  【双引擎】


  改造传统引擎+培育新引擎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当前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


  这是“双引擎”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要靠“双引擎”, 一方面,改造升级传统引擎,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另一方面,培育打造新引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指出,要把握好总体要求,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此后,李克强数次在重要场合谈及“双引擎”,而最近一次是在10月23日的中央党校所作的经济公开课上。李克强强调,针对传统引擎,有效投资的潜力仍然很大;在打造新引擎方面,要持续开展“双创”活动,要有“放水养鱼”的思路,让更多人富起来。

2015年“热词”勾勒中国经济转型之路

  【供给侧】


  扩大总需求 加强供给侧改革


  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官方5次公开提及“供给侧改革”。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17日,李克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要求,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18日,习近平在APEC会议上再提“供给侧改革”。12月2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时表示,需要从供需两端双向持续发力,不能“一头沉”。


  一系列有关“供给侧”的信息随之而来,既有专家学者的解读剖析,也不乏来自媒体的答疑解惑,那么,“供给侧改革”到底是什么?


  事实上,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改革的措施,更侧重提升经济增长的效率,更侧重增强企业长期发展的活力,更注重经济长期持续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尽管供给侧改革很重要,但也不可能替代“三驾马车”的作用,未来需要在需求和供给两侧一起做“文章”。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开放中国”系列微视频|一剂良药:开放“加速度”里的“温
  • 专题片《安居中国》 大凉山下的梦想
  • 专题片《安居中国》 北漂姑娘的新家
  • 专题片《安居中国》 一对母子的稳稳幸福
  • 专题片《安居中国》 泪水背后的喜悦
  • 专题片《安居中国》 华中最大棚户区变身记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