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教育获得长足发展但仍“喜中有忧”

时间:2015-09-09 17:57来源:新华社 作者:刘奕湛 丁静 王莹 点击: 载入中...

  我国乡村教育获得长足发展但仍“喜中有忧”


  近些年来,我国逐年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农村教学条件和质量获得长足发展。硬件上,仅2014年中央财政就投入500亿元专项资金,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软件方面,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得到扩大实施,全年培训240万人次,实现中西部义务教育和幼儿园的全覆盖。


  新华社记者近日赴河南、湖南、甘肃、辽宁等地调研后发现,不容否认的是,我国农村教育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生源流失、教师老龄化、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等。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孟家山小学是一所按照百人规模建设的小学,上学期仅有6名学生,还分布在4个年级。“现在不愁别的事,最愁的就是孩子越来越少,这么好的学校如果没有了学生真是可惜。”孟家山小学校长陈爱邦说。


  条件越来越好,可是学生越来越少,记者走访的多个农村教学点都存在这样的现象。数据显示,甘肃省学生人数在10人以下的“麻雀学校”达3700多所。


  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说,在农村地区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的家长大多都是90后,他们在农村待不住,只要身体允许就带着家人外出打工,孩子也就离开当地到外地上学。


  “学生的流动影响到了教师移动,许多乡村的小学变成了‘漂亮的薄弱学校’,优秀师资根本留不住,造成了县城学校大班额,农村学校‘空了心’的现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目前的现状是村里老师想去镇上,镇上老师希望去县城,县城老师努力往市里奔,剩下的老师大多在50岁以上,年轻老师又很难招进来,工作越来越难做。”甘肃省会宁县一所学校的校长告诉记者。


  教师老龄化是农村教育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辽宁省鞍山岫岩满族自治县朝阳镇朝阳村大河南小学有30名学生,仅有的三个老师年龄分别为57岁、53岁、60岁。


  “解决乡村教师流失问题,待遇是关键但并不是唯一,对教师住房、生活甚至是恋爱等现实问题都需要考虑到。”储朝晖说,光靠情感留人不可能解决目前的这些困境。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重点和难点在乡村。全国政协委员马德秀建议各级政府切实把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优先发展的突破口,从最薄弱的老少边穷岛地区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快形成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


  可喜的是,乡村教育尤其是乡村教师进一步引起了中央高度关注。今年6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全面部署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中央财政下拨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1305.8亿元,比2014年增加约80.9亿元,增长6.6%。


  为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从2015年起,中央财政扩大了“特岗计划”实施范围,将连片特困地区以外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纳入政策覆盖范围。同时,从2014年10月1日起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标准,年人均西部由2.7万元提高到3.1万元,中部由2.4万元提高到2.8万元。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2015年将继续集中力量解决教育公平中的紧迫问题,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各地要在乡村教师待遇、职称评定、周转房、培养培训等方面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习近平: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 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
  • 新研究显示中国可持续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 首届“新陇合作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兰州举行
  • 中国扩大开放为世界创造发展机遇(国际论坛)
  • 中国扩大开放为世界创造发展机遇(国际论坛)
  •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发布:经济规模明显扩大发展质量稳步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