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褐色的花盆,金色的树杆,绿叶的叶子,红色的花,金色的“硬币”挂枝头;乳白的小羊憨态可掬;金色的南瓜收纳盒独具匠心;工艺花瓶、纸巾盒,手机套、钱包、手提包样样精致,款式多样的大红中国结更是凭添了几分喜气......在城关区残疾人就业托养中心的手工艺品生产车间的厨柜里陈列着各种工艺精湛,惟妙惟肖的手工艺品······车间的一边的长条桌前,几位残疾人朋友正在聚精会神地合力绣着十字绣的《清明上河图》。这里很安静,却很温暖。
在来该中心前到处打过工的马明现在主攻十字绣。绣台上,他丝毫不逊色于身边的女同事,一根绣花针在他的手里娴熟地翻飞,桥梁、人物、车马、流水,树木《清明上河图》里的造型在他的手下一一清晰。虽然大家彼此没有交流,便配合的十分默契。巨幅的《清明上河图》在他们的手下呈现。“在外面就业也可以,只要有适合残疾人的岗位我都干过了。可是,在外面,我们很卖力也不受人尊重。在这里,大家很平等,彼此尊重对方。不管钱挣多少,心里很舒服。”马明说。
认识这一特殊的群体是在前几天的残疾人招聘会上。该托养中心主任黄英带着有串珠、中国结、十字绣、剪纸等手艺的残疾人在招聘现场一边制作,一边销售。柜台上,各种神气活现的“小动物”,惟妙惟肖的人物、精致实用的各种收纳盒、钱包、花瓶等手工艺品吸引了不少路人的围观。在大家的赞叹声里,记者却少见成交。黄英告诉记者,为了改善残疾人生活,城关区残疾人就业托养中心也从多渠道想办法解决残疾人的就业。该中心自成立来,已经开设了陶瓷修复、手工编制、十字绣等便于残疾人就业的岗位。但是,由于原材料成本高,做工繁杂,成型 的手工艺品价格相对较高,除了一些爱心企业的赞助外,其它销路不畅,售出的物品寥寥无几。“ 残疾人制作手工艺品会比常人慢,所以工作效率不高,拿到外面卖,不具备任何竞争能力。拿串珠来说,串一个牛,约要450个珠子,手工费大约为4.5元,普通人在熟练的情况下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完成,而这里的残疾人在熟练的情况下需要几个小时。”黄英说。
走进陶瓷修复室,案几上摆放着一堆残破的碗碟,案几旁放着一个大型的断成两段的青花瓷托盘。“去年,我们的陶瓷修复这一块还是非常好的,各大酒店的残碟破碗都在我们这里修复,为酒店节约了一部分成本。但是,今年以来,餐饮业也比较萧条,陶瓷修复的生意也比较冷淡。”黄英说。尽管手工艺品销路不好,修复陶瓷来源渐少,但是黄英还是持着乐观的态度,她告诉记者,目前,她正在酝酿着开设书画装裱班,希望残疾人可以多一条就业的渠道。
在该中心一楼的大厅里,记者看到了一幅线条明快,制作精美,手工细腻且已经装裱过的《清明上河图》。黄英告诉记者,这幅十字绣作品是城关区残疾人托养中心的8位残疾人,历时一年半的时间,手工完成的。画长700cm、宽70cm。本来想通过这幅十字绣作品为残疾人打开一条就业通路,但是,近一年里,她们还没有为这幅作品找到买家。“如果能把这幅作品卖出去,我们参与绣制的这几位残疾就能拿到一些手工费,这是他们都在期盼的事。”黄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