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读卖新闻》3月14日报道,原题:日中冷战:对使用二战形象的策略不应不理
仔细研究他们所有的批评文章,可以发现共同的模式。首先,给安倍贴上“军国主义分子”的标签,指责日本是一个危险国家,然后散布这种言论。
这种模式的一个例子是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发表在《每日电讯报》上的一篇文章。他在文中称,“安倍的举动令人担心军国主义在日本卷土重来……世界应该万分警惕。”这种说法旨在给人一种印象,即日本被视为二战战败国而中国属于战胜国的框架仍然有效,从而试图以此疏远日本与国际社会。
第二个模式是将也是二战战败国的德国与日本相比。在许多遵循这种模式的说法中,中国声称德国直面纳粹杀害600万犹太人的历史,向犹太人和以色列真诚道歉。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高燕平在《耶路撒冷邮报》上撰文称,相比之下,安倍却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其中包括前首相东条英机——高燕平所说的“亚洲的希特勒”。
中国以此坚称,日本仍在美化其战时历史,而德国深刻反思纳粹时代。中国声称日本在挑战战后世界秩序。可以说,结合二战历史批评日本,是中国反日宣传的典型策略。
2005年,小泉纯一郎政府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中国外交部表示反对,称“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日本右翼分子逆时代潮流歪曲和否认该国侵略的历史”。
相比那时,现在的日本对中方批评的反应完全改变。9年前,日本没有在海外主动发起公关活动,因为觉得那样无助于解决问题。而现在,每当中国的看法在外媒刊登,日本都会进行反驳。
这种变化反映首相办公室的强烈愿望。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据称对助理说,“过去日本没有试图坚决反驳,对处理此类事情采取友好立场,但现在,我们认为有必要坚决强调我们的立场。”公开采取立场表达反驳意见,这对日本来说前所未有。
香港《南华早报》3月14日文章,原题:北京被批把日本拖入媒体“冷战” 日本保守报纸《读卖新闻》指责中国把日本拖入一场媒体“冷战”,以及试图疏远日本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读卖新闻》是安倍晋三的坚定支持者。该报周五发表一系列专题文章,探讨这两个地区强国间不断恶化的关系,后续文章将着眼于“今后可能的挑战”。该报一篇题为“日中冷战:对使用二战形象的策略不应不理”的文章称,中国在73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进行反日宣传”。
日本政府对中方抨击的官方反应一直是保持缄默。东京外务省的一名发言人对本报表示,政府没有必要回应北京的每一个批评,“因为这只会导致相互指责”。(作者朱利安·赖亚尔,乔恒译)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