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2月21日讯,为圆高中时就萌生的“支教梦”,她利用寒假时间远赴甘肃山区支教。回来后仍对123名山里娃念念不忘,自发组织起为孩子们送温暖的网络爱心募捐。
“人生需要一场说去就去的支教”
20岁,正是人生最多梦想的年纪。而对于20岁的保定涞水女孩李玥来说,放弃温暖舒适的生活,远离呵护备至的亲人,独自去远方支教,却早已是一个念念不忘的情结。
她的“支教梦”缘于两年前。当时正读高三的李玥偶然听说一个关于支教的故事,深深为之感动。李玥说,从那以后,她脑海里常浮现一个画面:支教老师离开山村小学,孩子们哭着喊着,不让老师离开……她把自己想要去支教的想法说给同学听,大家都觉得她是异想天开。“别不信,我一定会去支教的。”倔强的李玥说。
两年后,李玥已经就读于承德医学院护理专业,但仍对支教念念不忘,2013年10月,李玥报名参加了自费的“春暖启梦助学团队”。身边的很多同学也报了名,但因路途遥远,大都放弃了,而李玥则顶住压力,一路通过简历筛选、活动策划等考核,成功入选。怕父母反对和担心,李玥最初没有告诉父母。直到临近出发的日子,她才成功说服了父母。
“都说人生需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我来说,人生需要一场说去就去的支教。”采访中,李玥笑着说,“我是90后,可能更坚持梦想!”
那些可爱而懂事的孩子们让她感动
2014年1月13日,李玥启程出发、一路向西,经过两天的颠簸劳顿,来到了甘肃白银市会宁县杨崖集乡刘咀小学。
这是一所地处海拔2000多米的大山中的小学,只有123个孩子。因师资匮乏,一间教室得容纳两个年级的学生。李玥负责三、四年级课程。她一边传授知识,一边尽可能多地给孩子们介绍外面的世界,可环境的艰苦还是远远超出设想:天寒地冻、没有干净的水、黄沙肆虐、粮食和蔬菜短缺……
天气寒冷,炉子一天灭四五次,她时常冻得两手通红;不会做饭的她头一次做饭,被胡麻油呛得流泪,切菜时一不留神切伤手指……好几次,在与家人的电话里,李玥都差点落下泪来,但倔强的她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一切都因为那些可爱而懂事的孩子们!”
有一次李玥变魔术需要水,向一个孩子借水。那孩子羞涩地说:“老师,我的水不好,是沟水。我能喝,你别喝。”所谓的“沟水”是从路边沟里直接舀起来的水,沉淀一下就直接喝。这句话让李玥感动得心酸。
中午时,李玥给孩子们热饭,可许多孩子都把饭藏了起来,“藏起来的馍馍像硬邦邦的石头,他们怕我见到了心疼。”更让她感动的是,孩子们怕老师吃不好,总会想方设法让家长送些可口的饭菜来给老师。“一个家里特别贫困的学生,央求父母杀了家里的大公鸡,做好了送到学校来,说给老师补一补。”李玥至今回忆起来,仍感动得声音哽咽。
“我想为孩子们多做点事”
荒山野岭,寒冬腊月,近半个月的支教,让李玥收获良多、感触良多。但她没有和孩子们正式告别,而是在支教两周期满后选择了悄然离开。
“有个叫化亚鹏的小男孩,多次在作业里夹纸条问我,‘老师,你明年还会来吗?’我担心正式告别会太伤感。”李玥告诉记者,家访中曾有家长问她能不能留下来,她心中十分难过,眼泪都流了下来,“作为还在校就读的大学生,我现在还无法长期支教,但是我想为孩子们多做点事。”
会宁山区气温极低,山风一起,刺骨寒冷。为了御寒,李玥羽绒服里面穿着羽绒马甲,还穿着两层棉裤,可还是觉得冷。而孩子们则普遍衣衫单薄,瑟缩地趴在冰冷破烂的课桌上,哆嗦着小手,吃力地写字。“很少看见穿羽绒服的,他们冬天还穿着家里做的单布鞋。”李玥回忆起一个叫赵康飞的小男孩,在捡毽子时被另一个孩子踩到了手,顿时裂开一个大口子,血流不止。李玥用湿纸巾给他擦手,发现孩子小手红肿,都是冻疮,“用了两张湿纸巾都擦不干净。”
为孩子们募集棉衣,成了李玥回来后最迫切的心愿。近半个月来,李玥坚持不懈地在网上发帖、微博上求助,获得了网友的广泛称赞和支持,石家庄、衡水、邯郸、保定、北京、深圳、合肥、杭州等地的爱心人士纷纷电话联系她进行捐赠。截至目前,已募集到100多件衣物。“我会继续想办法,把这作为我全年的奋斗目标。”李玥说。
期待更多的好心人帮助远方的山里娃,李玥爱心热线:18232273633。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