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峻
一家媒体公司最重要的资产是什么?是媒体招牌的无形影响力,还是精英荟萃的采编团队?
作为《华尔街日报》曾经员工和忠实读者,自己知道莫博士(Walt Mossberg)离职的消息很是感慨。这个白胡子大叔有着所有媒体人都羡慕的完美职业履历,大学毕业后就进入美国乃至世界最权威的《华尔街日报》,先做了20年时政记者,然后又转写科技专栏。时光荏苒,他已经在同一家报社整整效力了44年,不仅是《华尔街日报》最元老的人物,更是美国科技媒体最具影响力的撰稿人。
莫博士已经年近古稀(1947年出生),我本以为他会在《华尔街日报》退休,在一家最伟大的报纸从一而终,结束自己完美的职业生涯。意外的是,他会在66岁的高龄选择辞职创业,而且还带走了AllThingsD几乎整个采编团队,虽然这个消息早在去年9月就已经宣布,当时《华尔街日报》公开宣布不再与AllThingsD续约。
莫博士并非真的是博士,这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在翻译他专栏时取的一个外号。这个慈祥的大叔绝对是一位电子产品的专家。在那里工作的几年时光,我也曾翻译过他的数十篇科技专栏文章。前年自己也曾就如何撰写科技评论及产品评测求教,得到了他耐心亲切的指点(http://tech.sina.com.cn/it/2012-12-10/10007872303.shtml )。
在科技媒体届,或许未来很难再有撰稿人获得莫博士这样的威望。他的专栏文章直接关系到一个产品的销量成败,可以左右一家科技公司的股价走向,甚至能够影响到微软与苹果这样行业巨头的决策。他是乔布斯和盖茨这样传奇人物最尊敬的好友,可以把两位面和心不和的大佬安排在一起接受访谈,甚至连续多年邀请恃才傲物的乔布斯参加活动。
作为科技撰稿人,莫博士有底气把自己的办公室安在美国东岸的华盛顿特区,而不是像其他科技媒体人那样奔赴西海岸的加州硅谷工作。因为几乎所有科技公司都渴望自己的新品得到莫博士的评测,公关们总会主动去东海岸找他。但想得到莫博士的会见乃至接受评测,你得提前一个多月就预约,除非你是苹果,因为他的行程排的满满当当。莫博士也是唯一可以在产品发布前就拿到苹果新品的媒体人。《连线》杂志更是直接称呼他为“国王缔造者”。
当然,这一切的辉煌来自莫博士自身的努力。他的产品评测与专栏文章总是站在最普通用户的角度,行文介绍平易近人,从来不卖弄技术或者炫耀参数;更为难得的是,莫博士也从不忌讳大胆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以公正的立场去点评具体产品,也不顾忌直接批评苹果与微软这样的巨头公司。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有操守的科技撰稿人。
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华尔街日报》的金字招牌给莫博士带来了施展他才华的最佳舞台,他的每篇文章都有数百万读者。对普通读者来说,他们并不一定特别了解科技,而莫博士的评测与建议成为他们购买电子产品的重要参考。而《华尔街日报》举办的活动,很少有科技公司会拒绝邀请。《华尔街日报》旗下科技博客AllThingsD举办的年度峰会(莫博士亲手打造),每次都能请到最重要科技公司CEO参会。莫博士对他们的专访,吸引着全球媒体的关注。
可以说的是,《华尔街日报》与莫博士互相成就了彼此。没有《华尔街日报》,莫博士或许很难成就目前的行业地位。但没有莫博士,《华尔街日报》就不会有行业顶级科技博客AllThingsD和每年群星荟萃的D大会。
临近退休而选择离职,薪酬不是主要因素,莫博士享受的是《华尔街日报》顶薪待遇,数年前的年薪就已经超过百万美元,虽然无法与科技行业相比,但在这在媒体行业几乎是个天价。作为标志性人物,他也不是没有面对过挖角诱惑。十多年来,有多家媒体开出更高的薪水希望邀请他担当科技版主编。
究竟他与《华尔街日报》管理者就AllThingsD的发展存在怎样的分歧,外界知道的并不清楚。在离职和创业的过程中,莫博士始终没有对《华尔街日报》母公司道琼斯公司发表过任何不利言论,也没有具体阐述他与公司的问题。但离开这个打造了6年的AllThingsD,告别了举办10年的D大会,相信他肯定难以轻易割舍。
对于离职,莫博士的解释是“自己与斯威什希望打造一个自己拥有的公司,有充足的资源可以拓展AllThingsD目前的工作范围”。对于不再为《华尔街日报》写专栏,他只说“自己要创业,没有精力再每周写专栏”。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莫博士,AllThingsD的其他员工,包括另一位明星主编卡拉·斯威什(Kara Swisher),并不是《华尔街日报》的正式员工。《华尔街日报》只是拥有AllThingsD品牌与内容,而具体运营则是由斯威什他们的团队自己负责。 AllThingsD的很多稿件都是不出现在《华尔街日报》上的。
或许The Verge这样的新锐博客崛起让莫博士重新燃起了竞争的激情,而斯威什与诸多朝气蓬勃的AllThingsD采编团队希望拥有更多资金与自主权来发展做大一个科技媒体平台。而对《华尔街日报》来说,AllThingsD只是一个旗下子品牌,在媒体行业整体转型艰难的眼下,道琼斯公司或许并不愿意为一个小博客网站投入巨资。作为他们的老船长,莫博士必须继续带领这支队伍开始新的征途。
The Verge的主编乔什·托波尔斯基(Joshua Topolsky)就是辞去了知名科技产品博客Engadget的主编职位,并带走12名Engadget手下员工,寻找投资在2011年11月正式创办了The Verge,凭借着先进的现场报道技术,在科技媒体行业迅速成为顶级,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在流量和独立用户访问量上超过了Engadget。他们的现场报道技术、视觉设计、网站设计以及应用设计都获得了行业大奖。
从去年9月宣布不再与《华尔街日报》继续合作开始,莫博士与斯威什先后接触了包括彭博等多家大公司与投资方,最终与NBC与Windsor Media达成投资合作,创办了新的独立公司Revere Digital。莫博士与斯威什等创始团队持有三分之二的股份,而这两家投资方持有剩余的三分之一。据称新公司Revere的首轮融资估值就达到2000-3000万美元,已经达到了行业科技博客的最高水平。
对投资者而言,Revere的价值很大程度来自于对莫博士领导的AllThingsD团队过去6年高质量的工作肯定,来自于莫博士与斯威什对科技行业领袖的高规格专访,来自莫博士在美国科技媒体行业的巨大影响力。用莫博士自己的话说,AllThingsD的成功是因为用传统媒体的质量标准与职业道德去报道和分析科技行业。
新年刚过,莫博士与斯威什联手打造的新网站Re/code.net在1月2日正式上线。新网站Re/code以红色为背景主色,使用了大量的“<”、“/“等程序符号,具有明显的极客元素。而稿件几乎完全来自于原先AllThingsD的原班人马,继续保证着高质量。莫博士和斯威什还与NBC达成了合作,虽然双方保持编辑独立,但可以共享对方的内容。而CNBC将成为Revere的会议媒体合作伙伴,双方还将在广告上进行合作。
由于刚刚开始运营,莫博士、斯威什以及十多位AllThingsD原先人员只能在旧金山威斯汀酒店的一个套房开始工作。2日上午,莫博士在一部Macbook Air上象征性的按下回车键,Recode网站正式上线。年近古稀的莫博士与所有年轻人一样高呼Recode,看起来他依然充满激情。
作为AllThingsD年度峰会的继续,莫博士的新大会The Code Conference会在以往相同的时间与地点(5月在南加州)召开,而且门票售价高达6500美元。虽然离开了《华尔街日报》,但凭借着自己在行业的威望以及与科技行业领袖的私交,新的The Code大会依然邀请到了包括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高通新CEO史蒂夫·莫伦科普夫(Steve Mollenkopf)、KPCB合伙人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这样的行业重要人物。
另一方面,令人非常惊讶的是,《华尔街日报》在莫博士离去之后居然彻底废弃了打造6年的行业顶级品牌AllThingsD;目前这一网址已经直接导向《华尔街日报》新的科技频道网址WSJD。或许AllThingsD已经与莫博士的形象密不可分,而《华尔街日报》希望打造一个新平台,彻底告别“莫博士时代”。不过,在《华尔街日报》关于新科技网站WSJD的介绍中,也富有人情味表达了对莫博士的祝福,并附上了Re/code的新网址链接。
鉴于AllThingsD是《华尔街日报》旗下品牌,莫博士没有就平台遭废弃发表任何评论,但也没有透露是否可能收购这个品牌。但在去年年底的最后一篇告别文章中,莫博士与合作者感谢了从道琼斯公司到采编团队到读者的几乎所有人。看得出,他对这个自己亲手打造的品牌非常不舍。
虽然离职创业新网站,但莫博士对科技媒体报道的准则始终未变。在他看来,稿件质量必须高于数量,这是一家科技媒体最关键的要素,而记者需要以职业道德来赢得读者的信任。“牢记自己的读者是谁,永远不要居高临下和他们说话。”(Figure out who your readers are and to never talk down to them)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