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关于微软下一任CEO之事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不久前又有外媒传出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微软董事会将公司首席运营官凯文·特纳纳入下一任CEO的内部3人候选人名单。更为大跌眼镜的是,特纳的任期只是两到三个财年,之后将由埃洛普接任。
这是何等犀利的小道消息,其信息量之大、内涵之深直奔职场美剧,令写剧本小说的大呼把持不住。既然如此,笔者不妨做些有意思的分析。假设上述消息为真,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微软此举是寄予埃洛普莫大的垂青和有意栽培。
其实埃洛普在微软的时间并不长,从08年被挖进微软担任业务部总裁,随后主持Office产品项目,10年9月应邀出任诺基亚新执行总裁兼CEO,期间离开微软3年,于今年9月重返微软。众所周知微软的组织文化相对谷歌等公司更接近美国社会传统的职场文化,略带有官僚色彩。在这样一种职场背景下,在母公司干了不到6年的职业经理人(其中还有3年在诺基亚),想要一跃成为公司领袖,在四周精英们的冷眼和嫉妒之下,何以服众?所以微软董事会必须作出一种折中和缓冲的方案,就是上述消息所言,让更加熟悉微软业务的特纳先掌管公司三年,待埃洛普重新融入微软并做出更大成绩后,再让其接任公司。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到底是什么令埃洛普获取微软董事会,或者说是盖茨、鲍尔默的莫大青睐呢?我们可以猜测在埃洛普回归微软后,其与鲍尔默达成了某种共识,如果此前的诺基亚木马计为真的话,那么这种共识还可以推前到埃洛普即将出任诺基亚CEO之际,共识的内容就是上述消息。我们还能够猜测,这种共识的达成,除了向微软贡献诺基亚木马计之外,埃洛普必定是付出了更多的其他努力,在微软这样的职场文化中,溜须拍马自不用说,一个在母公司任职不到6年的职业经理人,能够深得大老板盖茨、鲍尔默信任并同时说服董事会其他成员,这样看来,埃洛普的情商简直高到逆天!
再看一看埃洛普之前的“传奇”经历:
埃洛普出身工程师,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快餐连锁企业担任CIO;年进入Macromedia公司,7年内担任过多个高级职位;年成为Macromedia CEO后不到4个月,公司被Adobe收购(前科?);之后辞职进入卖路由器的Juniper公司担任了一年的COO。
埃洛普职业生涯的前半生可谓平淡无奇,直到鲍尔默打电话过来,他的人生开始改变。从进入微软到应邀入赘诺基亚;从大抒“燃烧的平台”,到促成诺基亚被收购并再次回到微软,短短6年,成就了埃洛普充满争议的人生岁月。
不论如何,埃洛普是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但是不是足够优秀到能够带领微软在未来上游巨头之争中击败谷歌、苹果这样的对手,我们不得而知。我们仅仅知道,埃洛普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就像暴雪作品中的阿尔萨斯,也许他自己的内心也充满矛盾。
另一个最近进入公众焦点的微软下届CEO候选人艾伦·穆拉利则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 艾伦·穆拉利,现任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此人老当益壮,稳重持成又不乏手段,乃美国社会主流精英文化的典型代表人物。穆拉利在美国企业界有着极高的声望,这与其岁月年轮的沉淀、厚积薄发的职场经历有着莫大关系。
让我们来看一看穆拉利前辈的传奇生涯(这可是真正的传奇):
同是工程师出身的穆拉利毕业后即入职波音公司,这一干就是37年。穆拉利从工程师做起,勤勉奋进,励精图治,先后参与研发波音727、737、747、757、767、777等一系列飞机,一直做到集团总裁兼容CEO。特别是在恐怖袭击对美国航空业造成极大冲击的2001年,穆拉利力推改革,压缩成本,以退为进,在产品质量和消费者需求上狠下功夫,大力推动全球化生产,最终带领波音公司在节节败退的情况下力挽狂澜并一举击败强劲的老对手空客飞机。鉴于穆拉利在航空业出色的表现和公认的领导能力,还被《商业周刊》杂志评为“2005年最佳领导者”之一。
年,时年64岁的穆拉利走进濒临破产的底特律城,成为福特汽车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以37年的航空业工作经验尝试着去守护苟延残喘的美国汽车业最后的领地。不论是在波音还是福特,我们可以发现,穆拉利的职业生涯中,始终贯彻着那种传统的工程师精神——用设计、质量、工艺来证明自己,以理念、品牌、品质去征服消费者;同时,身为大公司的领导者,又不乏战略上的灵活、管理中的艺术。穆拉利善于打防御战,在一个全新的领域总能够以谦逊、和善、勤勉的人格魅力融入其中,并扎根筑基;在战术上步步为营,稳中求进,使福特逐渐扭亏为盈。如今的穆拉利,在公众眼里更像是英雄,一个挽救了美国两个重要工业企业的暮年英雄。2006年穆拉利被《航空周刊》选为“年度风云人物”,2009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百人榜”,2011年成功入选《巴伦周刊》全球30大最佳CEO。随着鲜花荣誉不断涌来,早已迈入暮年准备退休的穆拉利却接到了好友鲍尔默的电话……目前,埃洛普和穆拉利成为外界呼声最高的微软下届CEO候选人,据外媒透露,遴选委员会认为穆拉利是强力人选,且鲍尔默对其有着极高评价:“一个先后在美国两个重要工业企业中担任领袖的极为罕见的人物”,但微软目前并无明确表态哪位候选人更具优势。笔者认为,相比之下,穆拉利更适合掌舵微软。虽然穆拉利缺乏IT技术背景和行业经历,但从穆拉利当年波音转行福特来看,一个经验丰富的“门外汉”也许更具改革行动力。加之微软不同于谷歌、Facebook等的组织文化,微软实际上更倾向于是一个拥有主流职场文化的美国企业,在美国两个传统重要工业企业历经磨砺的穆拉利应更适合微软这样的公司。有人说穆拉利年事已高,恐难继任。笔者认为穆拉利正老当益壮,如曹孟德所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且IT业界时局变化异常迅速,穆拉利不需长任,只用3到5年,便能决定微软未来。
鲍尔默的接班人,向左是充满争议的“传奇”人物,向右是真正的传奇大师。微软的未来会选择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