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台风突袭东南沿海,某军港内数十艘舰艇全部要提前进入锚地防台风。上级要求东海舰队某舰艇岸勤部食品供应站必须在6个小时内完成对全部舰艇的主副食品补给任务。
接到任务,该站迅速启动应急保障预案,全站官兵熟练地通过流水线把一箱箱鸡鱼肉蛋、一袋袋水果蔬菜运送到不同车辆上。一时间,军港码头上各种保障车辆分类停靠,一条条输送带迅速把主副食品传送到舰艇官兵手中,整个保障过程忙而不乱,不仅完成全部补给任务,还刷新了5小时补给在港所有舰艇7天补给量的纪录。
“关键时刻顶得上,靠的是平时准备足。”岸勤部部长陈正苏告诉记者,部队使命任务在变,作战模式在变,保障模式必须与时俱进。近年来,随着舰艇远海训练常态化、应急任务多样化,抓好新形势下的应急保障,成为食品供应站的重点探索方向。
该站对加工楼进行升级改造,对保障结构进行优化重组,建成生活服务中心,引进蔬菜气泡清洗加工线、远航速冻食品生产线、大功率油炸面点机等多套先进加工设备,不断提高保障能力。目前,全站可制作100多个品种的食物,年保障能力近万吨,成为能够满足各型舰艇补给需要的综合性食品供应站。
应急保障任务对补给效率提出很高要求。他们把目光瞄准未来海战场保障,探索分任务种类保障、分任务需要补给、分食品种类装填、分包装规格运输的保障路子,制订了海上应急救援、战时补给等8大类40多个保障预案。同时,他们加大平时战备食品存储,新建大型冷藏库和蔬菜保鲜库,积极与驻地大型供应商签订供应协议、安全保密协议,保证遇到突发应急任务时,能在第一时间进行主副食品补给。
一周菜单没有重样,攻克海上保障难题
土豆牛肉、笋干烧肉、蒜泥生菜、清炒包菜……11月20日,亚丁湾时间18时,海军第十二批护航编队常州舰餐厅内饭菜飘香,美味的饭菜让官兵胃口大开。
随行保障的东海舰队后勤部助理员娄强传回一份菜单显示:每天六菜一汤,一周菜单没有重样,新鲜蔬菜的比例大幅上升。
远航途中的蔬菜保鲜是困扰各国海军的难题。长时间吃不到新鲜蔬菜会导致维生素缺乏,不利于官兵身体健康。
2009年7月,东海舰队派出舰艇首次赴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食品保障任务落到了该站肩上。面对舰艇出航时间长,对蔬菜保鲜要求高的难题,该站多次走访咨询军内外专家,经过几十次保鲜试验,探索出果蔬类食品低温下加工、冷藏运输供应新方法,并制订出分类储藏、分仓保鲜、定期移库的保鲜方法,有效解决了远航途中蔬菜易腐烂、营养流失大的难题。他们还将无土快速栽培技术传授给舰艇官兵,保证官兵们在护航期间能吃上生长周期短、保鲜时间长的蔬菜。
为发挥保障经费的最大效益,他们将产品采购瞄准全国市场,邀请全国大型食品供应商,定期组织网络视频询价会,足不出户便可掌握全国蔬菜行情动态,对价格合理、质量有保障的蔬菜,第一时间进行采购,节约了采购时间和成本。
从“周食谱”到“日食谱”,官兵满意就是标准
排骨7.5公斤、虾5公斤……12月3日下午,某舰艇军需主任陈正耀对照菜谱,将全舰第二天的食品订购计划传送给食品供应站。次日上午,满载物资的供应车准时送货上门。陈正耀告诉记者,现在“每天定菜谱”成为现实,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食品种类。
“日食谱”是该供应站的一个创新,将舰艇部队原来一周订一次菜谱、一周进行一次补给,改为紧随任务变化,每天及时调整菜谱、每天送菜上舰。
“从‘周食谱’到‘日食谱’,这个变化不寻常。食品保障人员每天凌晨3点就要起床,对当天菜谱中的蔬菜、肉类、海鲜等食物进行采购和预加工,上午9时前送至各舰艇。”岸勤部副部长周南斌说:“现在,舰艇部队可以根据训练任务、天气变化和临时突发情况随时调整食谱,保证官兵吃得更科学。”
食谱的变化只是该站为官兵真诚服务的一个缩影。他们把舰艇部队官兵满意作为检验自己工作的“第一标准”,针对舰艇训练多、执行任务重的实际,摸索出“陆上精加工”的路子:根据受供部队需求,对肉禽类按部位进行清洗切割,加工成丝、片、丁、块等;将鱼类去鳞、挖鳃、净膛,极大地方便了舰艇官兵。
近年来,该供应站先后被评为“全军先进副食品生产基地”“全军先进生活服务中心标兵”“海军先进食品供应站”等,并荣立集体三等功。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