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3月11日中午,“企业号”离开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前往海湾地区,开始为期7个月的最后一次行程。
“空海一体战”虽然更像是为西太平洋地区量身订造的,美军仍然希望在中等规模的军事冲突中对其予以验证。一旦开战,伊朗很可能成为首块试验田。
“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中东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和伊朗的关系亦趋于紧张。两国多次进行有针对性的军事演习,美国航母舰队出入波斯湾,伊朗方面也不甘示弱,声称打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高调宣布本国核技术获得突破并中断了对英法等国的石油出口,在警告美国不得动武的同时,又有逼迫后者回到谈判桌前的意味。
针对伊朗的这些举措,美国到底会怎样出牌呢?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第一,以色列的态度,以方认为,伊朗可能在两三年内造出核武器,这对以色列来说十分危险,对伊采取强硬手段刻不容缓;第二,美国国内政治的需要,今年是大选年,民主、共和两党必将围绕伊朗问题展开激烈交锋;第三,美国经济复苏情况,美国目前仍遭受经济危机困扰,国内失业率较高;第四,伊朗相关政策走向,如该国是否真正发展并拥有了核武器等。综合当前情况来看,美伊双方均保持着克制,都未触到对方的底线,没有将谈判这扇大门关严。但是,战争的阴霾依然笼罩在波斯湾上空,美伊之间始终有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
2010年5月,美国“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发表了《空海一体战——战役构想的起点》研究报告。美国空军和海军也签署了机密备忘录,提出共同开发新的作战理念。此后不久,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一次讲话时,初步确认了“空海一体战”的内涵。
“空海一体战”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始于敌对状态爆发,包括四项作战方案:一是抵挡首波进攻,降低自军的受损程度;二是对敌战斗网络发起“致盲”打击;三是对敌远程情报、监视、侦察及打击系统实施压制;四是夺取和保持制空、制海、制太空和制网络空间的优势。第二阶段的各项行动旨在支持美国打赢长期的常规战争:一是遂行持久战,包括保持和利用在各个战场的主动权;二是实施“远程封锁”;三是保持后勤能力;四是扩大工业生产。上述两阶段不一定有明确区分,一些后续行动可作为先期行动的延续。
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主席安德鲁·克雷皮内维奇执笔的《为什么要运用“空海一体战”?》则指出:五角大楼提出“空海一体战”的目的在于,保持特定地区稳定的军事均衡态势,以应对中国和伊朗等国家迅速增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
任何作战理论均是为战争实践服务的,作战理论经过实战检验后将更趋完整高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空海一体战”牵动了美军未来的发展建设。然而,这种作战构想虽然更像是为西太平洋地区量身订造的,美军仍然希望在中等规模的军事冲突中对其予以验证,并不断完善之。只有这样,才可能在未来更高级别的军事冲突中占据有利位置。
在近几次局部战争中,美国的对手大多实力平平,每场战争都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挑战。另外,从去年干预利比亚来看,美国及其盟国越来越注重对战争成本的控制,并非不计成本地争取胜利。
可是,当面对伊朗这样一个对手时,美国直接照搬类似利比亚战争的思路显然是不可行的:首先,伊朗国内反美情绪高涨,基本上一致对外,难以出现强大的反对派武装。其次,伊朗军队武器装备数量众多,仅仅依靠“外科手术式”打击无法达到彻底摧毁其军事力量的目的,美军反而可能付出比较高昂的代价。因此,美军必须重新制定对伊作战方案和策略,一旦开战,伊朗很可能成为“空海一体战”构想的首块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