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阿根廷不可能再对马岛实施先发制人打击

时间:2012-02-10 15:16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鹏 点击: 载入中...
1982年5月21日,马岛战争中,投降的阿根廷军队抛弃的钢盔。
1982年5月21日,马岛战争中,投降的阿根廷军队抛弃的钢盔。


  就在马岛战争即将迎来30周年之际,英国和阿根廷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其为福克兰群岛,本文简称马岛)的争端进一步加剧。

  英国媒体报道称,英国政府计划近期向马岛附近水域派遣驱逐舰和核潜艇,而2月2日,英国威廉王子已经先于它们抵达马岛。英国计划高调纪念30年前的这场战争,而威廉王子以直升机飞行员身份赴马岛服役6周,就是其宣示主权的行动之一。

  此前,英国已经允许本国石油公司在马岛及其附近海域勘探和开采石油。一系列强硬措施立即招致阿根廷方面强烈反对,阿国内抗议活动不断。两国围绕马岛的新一轮争夺已经持续两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马岛会不会再次被硝烟笼罩?

  30年前的马岛战争成为现在马岛争端的起点

  马岛这个位于大西洋南端的群岛近200年来就不曾安宁过。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点上,一是地缘优势,二是自然资源。

  这个面积为12173平方公里的群岛素有“南大西洋门户”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马岛距阿根廷最近处只有510公里,而离英国本土则有13000多公里,只要英国占据着马岛,其影响力就能扩展到南大西洋,而对阿根廷等南美洲国家来说,则“如鲠在喉”。此外,马岛还可作为控制南极洲的桥头堡,未来意义更显重大。

  英阿两国互不相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马岛自然资源丰富,尤以渔业和石油为甚。马岛周边海域每年可以捕捞300万吨鱼,而英国地理学会估测,马岛海域石油储量可达600亿桶,足够英国使用25年。而一旦控制马岛,南极洲丰富的水产和矿藏也就唾手可得。在当今世界能源危机的背景下,这是任何一方都无法割舍的巨大诱惑。

  相对于日益凸显的资源优势,30年前爆发的马岛战争却有着更为深刻的时代背景。19世纪前,马岛曾是西班牙与英国共有的殖民地。1816年阿根廷独立后,声明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1833年,英国军队赶走阿根廷总督,重占马岛。此后,历届阿根廷政府均未承认马岛的英国主权,但也未再提主权要求。二战结束后,新上台的阿根廷庇隆将军,为凝聚民族力量,转移国内矛盾,大力宣传“收复马尔维纳斯”。英阿之间争吵不断,直至1982年爆发马岛之战。

  这场战争历时74天,实战时间为一个半月,最后以阿根廷惨败,英国取得胜利、重新占领马岛而告终。马岛战争没有改变英国占据马岛的事实,却不同程度改变了英阿两个国家;它虽然没有解决政治问题,却在军事上产生了划时代影响。

  对于当时的英国来说,这场战事不仅仅是争夺地盘,更是对大英帝国尊严的维护。最终,战争的胜利成为英国重建自信和国际地位的契机。此后,英国在马岛问题上掌握了主动,对于阿根廷的马岛主权要求几乎不再理会,直至此轮争端再起。

  马岛战争对阿根廷影响更大。战争的失败使其糟糕的国内局势雪上加霜,战后不久,军政府就被推翻,产生了阿根廷第一届民选政府。从这个方面来讲,今天阿根廷的民选总统克里斯蒂娜也属于马岛战争的受益者。此后,阿根廷政府一直没有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

  英阿之间的马岛战争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开创了一个时代。有人将这次战争称为“导弹时代的首次战斗”,因为双方在战争中大量使用了包括制导鱼雷、激光制导炸弹在内的精确制导武器。英阿的作战经验与教训也大大充实了反潜战、电子战、两栖作战、特种作战的理论与实践。它实际上揭开了现代高科技战争的序幕。战争中的诸多战斗,也都成为军事教科书上的经典战例。

  马岛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仅是过去马岛争端的产物,更成为现在马岛争端的新起点。

  新一轮争端的原因不外乎两点:感情和资源

  1982年马岛战争结束后,英国与阿根廷在这个问题上风平浪静了28年,直到2009年年底,阿根廷通过了一项宣布马岛为阿领土的法律,两国争端再起。

  此后,阿根廷政府宣布,自2010年2月17日起,封锁马岛海域。英国则干脆于当年2月21日起直接在该海域架设探钻台,动手开采石油。此后,双方开始持续大打口水仗,并相应在政治、外交、经济等领域采取一定程度的对抗措施。

  分析这次争端升级的原因,不外乎两点:感情和资源。

  随着马岛战争30周年的日子渐渐临近,双方的神经似乎都变得敏感起来。阿根廷方面希望以过去战争失败的悲情色彩唤醒国内民众的爱国情绪,并以此争取世界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阿根廷“新多数派”研究中心负责人罗森多·弗拉加就曾表示:“对于阿民众来说,马岛问题首先是一个情感问题,然后才是一个政治问题,现在已经根本不是一个军事问题。”因此,阿根廷计划在马岛战争纪念日组织所有参战老兵大游行,并在今年的伦敦奥运会上将所有参赛阿根廷运动员的运动服印上“马岛是阿根廷的”字样。

  对于英国来说,当然要以高调纪念的姿态来巩固胜利果实,显示维护马岛主权的决心。除了威廉王子上岛服役这一“重头戏”外,英国外交部国务大臣布朗也将于今年6月,前往马岛参加纪念战争结束30周年活动。

  其实,英国王子卷入马岛之争已经不是第一次。在马岛战争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次子安德鲁王子就曾秘密登上英军航空母舰的直升机参战。这次英国安排王子出场,以“威廉王子将追随叔叔安德鲁王子的脚步踏上马岛”为噱头,作秀用意明显,就是为了对外表决心、对内博民心。

  与马岛战争时不同,资源争夺是这轮争端的焦点。英国在这方面抢了先机,英国迪塞尔石油公司的海上钻井平台“海洋守卫者”,早在2010年2月起就开始在马岛以北海域勘探。

  正如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声援阿根廷时所说:“英国人为了什么?就是石油!”作为发达国家,其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不言而喻。而阿根廷作为发展中国家,除了对石油有着迫切的需求外,还可以将其作为应对发达国家的“武器”和“砝码”。无奈的是,面对英国的单方面开采行为,阿根廷拿不出更多的有效反制手段,只好采取“限航”和“封路”的措施,以及不断抗议。

  双方围绕马岛渔业资源也展开了激烈博弈。去年12月,阿根廷扣押了12艘由马岛当局颁发捕鱼许可证的西班牙渔船。随后,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宣布集体禁止悬挂马岛旗帜的船只在四国港口停靠,以支持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要求。紧接着,英国政府宣布将在马岛周围建立一个海洋保护区,此举被认为是对阿方前两个举措的回应。

  随着两国经济政策上的你来我往,英国也加强了在马岛的军事部署,计划将先进的驱逐舰和核潜艇部署到马岛地区,一时间关于马岛战火会不会重燃的讨论极为热烈。

  英阿两国再次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并不大

  尽管此次英阿双方从相互抗议,逐渐发展到堵路增兵,看似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但是仔细分析一下,两国再次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并不大。

  首先,和平解决领土争端,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实际上,争端双方都明白,依靠战争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马岛战争本身就是最好的明证。而且,战后阿根廷政府检讨自己,当初开战的决策不但仓促,其中误判的成分也很大。避免战争,是阿根廷从马岛战争中吸取的最大教训。

  因此,从这一轮争端开始之初,阿总统克里斯蒂娜和多名政府高官就反复表态,希望通过外交努力来解决马岛争端,而不是诉诸武力。

  英国对避免战争的态度也是一致的,正如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的社论所说,“不要对当年的马岛战争迷恋不已,那是一场导致数百名士兵战场丧生的血腥冲突。”当前双方的强硬态度和一些举措,多属于表态,而不是备战。

  其次,从军事角度上看,短期内也没有发生军事冲突的条件。双方实力都已大不如前。今天的阿军根本无法与当年军政府时代的阿军相比。1982年的阿根廷海军为3.6万人,现在已缩减到不足两万人。当时阿根廷还有航空母舰和巡洋舰,现在主力战舰只有11艘驱逐舰和护卫舰。而马岛战争中曾经辉煌一时的阿空军,其主力战机只剩下上个世纪50年代的老旧飞机,要以这样的实力夺取500公里之外的马岛实在是勉为其难。

  战后,英国在马岛的驻军已经加强,现在岛上有英军1200人,常驻有驱逐舰、巡逻舰和补给船,时刻保持警惕,阿根廷连当年实施先发制人打击的机会也没有。

  而英国在追随美国人打了伊拉克战争之后,目前还在阿富汗难以脱身,再拉开一条战线也实在是力不从心,所以马岛兵力主要用于威慑和预防战争。

  第三,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双方都无挑起军事冲突、引发战争的必要。阿根廷方面,经过多年外交努力,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阿根廷政府在马岛问题上的立场作为拉美国家反殖民主义的象征,得到了南美洲国家联盟、南方共同市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以及美洲国家组织等国际多边组织的广泛支持,要求英国尽快和阿根廷就马岛问题进行谈判。美国在2010年此轮争端之初就主动向英国表示“美国已经准备好了在此问题上发挥作用”的态度,虽遭英国拒绝,也充分体现了阿方卓有成效的外交攻势。

  英国目前在已经取得既得利益的情况下,把握着较大的主动权,更无必要激化矛盾,改变对其有利的现状。因此,才会有今年1月26日阿根廷任命女外交官出任职位空了3年的驻英国大使,以及英国高官时不时主动出来灭火说软话等看似矛盾,实则合理合情的行为。

  综合各方面因素,马岛再次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极小,当前双方的强硬举措,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尤其是在军事方面,也是威慑意义大于实战意义。马岛战争的阴云其实更多的是笼罩在各种媒体的报道中,而种种看似夸张的臆测和假想也不失为一种对当事双方应冷静处理争端的提醒。

  同时,有一个关键的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马岛人民自己的意愿。此次争端之初,英国《卫报》就曾报道,“马岛3000居民都对自己是英国人感到十分骄傲”。英国提出重开马岛谈判的前提就是马岛居民自己提出相应的要求。而2011年6月14日,阿根廷总统则亲自向第一位申领阿根廷身份证的马岛居民发放身份证,以此表示对马岛民意的争取。因此,马岛问题的解决,不仅仅要靠利益、实力,还要靠耐心、诚心和民心。

  在马岛战争30周年之际,面对沉重的历史,当英国和阿根廷都在缅怀为国牺牲的将士时,双方实际上都明白,只有坐下来好好谈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马岛问题的唯一出路。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美专家称美军进攻朝鲜将陷入血战伤亡或堪比一战
  • 印媒称中印或签协议:任何情况下都不向对方开火
  • 朝坚称核武非谈判筹码 美增强反导被指针对中国
  • 俄称朝鲜主体炮对韩威胁严重 采用59坦克底盘
  • 台前高官披露已研发中程导弹 军方称这是泄密
  • 美报告称中国在为星球大战做准备阻止其进太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