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9月26日电(记者王博)祁连山是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占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6%的张掖市,正通过卫星遥感、地面监测与执法人员现场处置的结合,让“天眼”和“地网”协同守护祁连山生态。
2017年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沿线地方自此启动半个世纪来最大规模的生态环境整改整治。整改也触发了一系列事关长远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的变革。
在张掖市环保局的监控大屏上,现在可以调阅祁连山保护区张掖段各整改点位最近一个月前拍摄的清晰卫星照片,与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现场整治完成时的卫星遥感监测数据作比对,就可以及时发现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问题。发现问题后,接收到指令的执法人员将赴现场进行核查,并通过环境监管执法终端实现信息随时上报、现场拍照上传。卫星系统还可对现场执法人员进行定位,查看执法人员运动轨迹,使监测执法更加直观便捷,确保监管巡查无盲区、无死角。
张掖市已实现每月对境内祁连山保护区及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遥感监测,对两个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污染源排放状况及潜在环境风险常态化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治。
张掖市委书记杨维俊说,当地正在将这套系统扩展应用至全市,通过建立健全“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全市重点污染源、生态环境状况实施监测全覆盖,据此准确判断张掖市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和潜在风险,实现科学管理和风险防控。(完)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