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广纳“智囊”为全域旅游谋划新业态
随着天气转暖、大地回春,素有“塞外江南”之称的新疆伊犁山花渐次开放,旅游人气渐增。今年起,新疆伊犁将成立旅游发展研究院,组建智囊团为伊犁旅游和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过去一年,伊犁旅游接待人数超过20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0亿元,人均消费近千元,拉动直接就业6万人,带动城乡间就业30万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旅游局副局长艾克拜尔?艾克热木说,目前,全州GDP中有两成来自于旅游收入,旅游业直接和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已占总人口的15%左右,旅游已逐渐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全域旅游作为一种全业态融合的发展理念,要让旅游业贯穿于百业千态中,处处体现旅游元素,让各行各业参与,各族群众受益。
在新疆不少地区,“处处都是旅游资源,人人都是旅游形象”早已成为业界共识。作为率先试点全域旅游的县市之一,昭苏县将县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建设。“现今,水利、畜牧、交通等各部门都已经将旅游概念植入实际工作,以行业规则服从旅游规划。”昭苏县旅游局局长袁敏华说,目前昭苏县已在乡镇村建成50余个馆体,实现村村都有史馆;开通至各重点旅游景区(点)的旅游专线和定点车辆;建成15个全域旅游停靠点和服务区,实现全域提供旅游服务。
根据伊犁发展全域旅游的规划,将依据旅游资源分布规律,围绕中心城市伊宁市,在全域建设草原旅游景观带、伊犁河旅游景观带和边境旅游景观带,以及8个集散基地、22个风情小镇以及若干个自驾服务营地,通过打造“伊犁?国际旅游谷”和“塞外江南?大美伊犁”两大旅游品牌,发展全域旅游。
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称的伊犁是中国西部最富饶的土地之一。自然景观、人文古迹、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特色分明,优势显着。以那拉提、唐布拉、库尔德宁为中心的草原风情游;以伊宁市、伊宁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霍城县为主的伊犁河谷休闲游;以将军府、钟鼓楼、靖远寺、圣佑庙、八卦城为主的文物古迹游;以霍尔果斯口岸、木扎尔特口岸为主的跨国边境游吸引着中外游客。
随着3月下旬伊犁河谷多地杏花绽放,伊犁还将以“即会即节即论坛”的形式,举行全域旅游发展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对伊犁旅游和经济发展进行专题研究和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