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固边开启克州农牧民的新生活

时间:2016-06-17 08:50来源:新疆日报 作者:韩沁言 点击: 载入中...

  富民固边开启克州农牧民的新生活


  被称为“万山之州”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或毗邻,有1133.7公里的边境线,是名副其实的“边防大州”,所辖三县一市都是边境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盛夏时节,走进克州,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一座毡房就是一个哨所,一个边民就是一名卫士。”


  这得益于近年来克州汇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强力推进精准扶贫,不断完善了“一线守边、二线护边、三线服务”的富民固边格局。有房住,能就业,“安得下、守得住、能致富”成为了克州边境农牧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定居兴牧好政策 点亮牧民新生活


  “住楼房真好!地暖、天然气、自来水一应俱全。”6月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阿依夏·尤努斯一直抿着嘴笑。


  阿依夏是乌恰县黑孜苇乡阿热布拉克村人,曾长期居住在大山深处,受益于乌恰县牧民进城工程,阿依夏一家4口搬进县城,住上82平方米的楼房,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阿依夏一家的安居生活是克州边境村异地搬迁扶贫的一个缩影。


  过去,阿依夏一家一直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由于草场退化,传统畜牧业很难维持一家的生计。让偏远山区贫困牧民尽快脱贫,搬出“穷窝”是最现实的选择。克州结合各县市的特点,按照统一规划、设计、标准、建设、配套的原则,制定出台优惠政策,组织实施“沿边整村推进、乡镇统一规划、进城集中定居”行动。


  如何迈出搬迁第一步,让农牧民自愿主动搬出来?克州把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到每个人。按照“职能不变、渠道不乱、各司其职、捆绑使用”的原则,仅乌恰县就整合各类资金20亿元,统筹安排,科学调配,用活各类涉农政策,形成了全社会协同作战、合力攻坚、整体推进扶贫搬迁的格局。


  “对住进县城的牧民,草场仍然属于他们,退牧还草的政策补贴也继续给他们,鼓励他们发展现代畜牧业。”乌恰县黑孜苇乡党委书记温学军说。


  “我们住的楼房只掏了5万元就住进来了。”阿依夏的儿子麦麦提吐尔地·木沙说,“每户国家补贴3万元、自治区补贴1万元,对口援疆的常州支援1万元,使我们花最少的钱住上了好房子。”


  通过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短短5年间,乌恰县有3641户牧民实现了进城定居。克州相继建设了阿克陶县江西新村、乌恰常州新村、阿图什昆山新村、阿合奇县无锡新村等一批援疆边境新村,形成了玛依喀克、阿奇布拉克等多个集中连片的牧民定居区。


  培训促就业 圆了脱贫梦


  “经过短期培训,我在阿图什市米尔湾餐厅上班后,每月工资最少2000多元。”家住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博斯坦村22岁的伊米迪古丽·卡德尔说:“弟弟读高中的生活费不用再发愁了。”


  来自上阿图什镇噢提亚克村的村民祖里胡玛尔·约买尔是米尔湾餐厅的收银员。“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除了自己百十元的花销,还能给父母一些生活费。”祖里胡玛尔说。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在米尔湾餐厅,像伊米迪古丽这样来自贫困家庭的员工有35人,这得益于阿图什市“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脱贫”工作的大力推进。


  在克州,不等不靠,依靠双手、勤劳肯干的故事还有很多,乌恰县黑孜苇乡阿热布拉克村牧民马麦提图尔汗·马麦提亚克甫从前以放牧为生,一家人的生活常常入不敷出。自从2013年参加了乡里举办的培训班后,马麦提图尔汗拿上了泥瓦工初级证,在县城一家建筑工地打工。“学到技术后,打工一天我能挣200多元。” 马麦提图尔汗说。


  马麦提图尔汗还动员爱人进城定居,家中的牲畜则托人看管。妻子在县城开了一家专做柯尔克孜族家常饭的餐馆,2014年夫妻俩花5万元购买了牧民定居楼,生活越过越红火。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十二五”时期,克州累计培训贫困农牧民5.23万人次,累计脱贫14.27万人,贫困人口减少到15.66万人,贫困人口年均递减12.21%,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38%。


  成为产业工人 开创新生活


  买买提吾斯曼·艾尔肯是阿克陶县奥依塔克村一个普通的村民。走出校门后他便开始放牧。自从科邦锰业落户他家门口的阿克陶江西工业园后,经过培训的买买提吾斯曼成为企业的一员,每个月工资4000多元,这也让一个贫困家庭的命运彻底发生了改变。


  这些年,在资源优势转化战略推动下,克州丰富的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产业优势,为富民固边战略的实施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距离乌恰县城20余公里的金旺矿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工人们忙碌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个由汉、柯尔克孜、回、哈萨克等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现有员工300余名,当地少数民族员工占近一半。


  阿丽提纳依·叶尔肯是乌恰县波斯坦铁列克乡一个“80后”柯尔克孜族姑娘。初中毕业后,阿丽提纳依通过乌恰县政府组织的劳务输出队前往杭州务工,后来又辗转于上海、安徽等省市。每次打电话听到父母的担忧,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渴望在家门口就业,这样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里。


  当金旺矿业在乌恰县招工时,在家待业的阿丽提纳依立刻前去报名,通过层层筛选,她成为一名选矿工。对于这份工作,阿丽提纳依十分珍惜,每天不仅认真工作,还在闲暇之余加强学习,很快她的收入就达到了4000多元。


  “以前在外地工作总是牵挂着家里,如今在家门口找到理想的工作,工作起来更踏实、安心了。”阿丽提纳依说:“以后我要继续加强学习,多挣些钱,带着父母到内地去旅游,增长见识。”


  今天的克州,随着一个个产业援疆项目的落地,一座座现代化工厂的建成,一批又一批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当地群众穿上整齐的工装,告别了千百年来的农牧生活,成为产业工人。环境舒适了,收入增加了,他们的笑脸也增多了。


  “随着一系列精准扶贫和与产业发展措施的推进,在克州,越来越多的像阿丽提纳依一样的农牧民已开始了和过去不一样的生活轨迹,潜移默化间,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克州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州长许咸宜说。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解读《乌鲁木齐市2019年度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 新疆“杏花村”农牧民的“花样”新生活
  • 新疆:“空中草原”农牧民旅游翻新篇
  • 新疆:转移就业“转”出美好生活
  • 新疆手艺人巧手装扮美好生活
  • “一切真是不可思议”——新疆贫困地区女性对新生活说“你好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