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全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冠军赛暨全国第十三届冬运会测试赛在天山天池国际滑雪场开赛,新疆气象台气象保障工作人员在测量雪温。 (新疆气象台提供)
“迟早有一天,气象将成为赛场的发令枪。”美国人罗兰德·梅尔拉德如是说。
梅尔拉德曾是大冬会短道速滑项目总裁判长,他的另一重身份是美国俄勒冈大学的气象学教授,在他的观点中,更精细的气象服务可以促使冬季赛事增加竞技性和观赏性。
大部分人认为气象对冬季项目最大的影响在降雪量,而事实上,如今的雪上比赛项目多使用人工造雪,相对于降雪量,比赛时的温度、降水、风力、风速等气象要素,才是冬季赛事对气象的严苛要求所在。
因为气象条件好坏除了直接关系到比赛能否顺利进行,还关系着比赛成绩是否有效,而雪温的测量,则是参赛运动员对雪板打蜡类型和多少的主要依据。
作为新疆首次承办的全国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为做好冬运会测试赛期间的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目前,新疆气象台已架设完毕自动气象站13个。
从某种程度上说,十三冬气象部门的保障人员决定着赛场发令枪啥时打响。
从赛场到雪板都要看天气
提到气象对冬季项目的影响,可能很多人的第一个疑问会是降雪量不够的话,滑雪比赛怎么搞?
事实上在今天而言,雪上比赛项目更多地已经是在使用人工造雪。这也是今年七月北京在申办冬奥会前完全不担心缺雪的理由。
而从10月底开始,新疆承办十三冬的雪场也已经开始人工造雪,按照十三冬的比赛标准,赛道的雪厚度至少要达到80至100厘米,另外赛道也必须达到一定的硬度。显然天然雪是达不到标准的,必须要通过造雪来实现。
相对于人工影响天气,温度、降水、风力、风速、能见度等气象要素,这些才是冬季赛事对气象的严苛要求所在。
气象条件好坏直接关系到比赛能否顺利进行,“实在无法达到比赛要求,就可能推迟或者取消。”魏荣庆介绍。
就以能见度而言,在滑雪比赛中能见度过低,会影响运动员、裁判员的视线,甚至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安全,“所以我们制作了短临赛区雾预报,发布3到6小时大雾预警信号。”魏荣庆说。
气象服务还在影响细微之处——雪温,就是运动员对雪板打蜡类型和多少的主要依据。
在雪板下边涂抹石蜡后,雪水被雪板甩开后呈球状,能更加有利于雪板的滑行。因此,打蜡被认为是滑雪选手取胜的“秘密武器”。如果天气好的情况下,雪板打蜡能够帮助运动员提高5%的成绩;而如果天气不好,好的打蜡反而能让运动员成绩能提高10%左右。
“我们在赛前很早就要提供雪温的参数,教练员或者打蜡师在比赛之前再结合温度、湿度等信息,推断出比赛时雪的温度、湿度、雪质等各项参数,并根据这些数据给雪板涂上不同的蜡。”魏荣庆说。
不只是户外,冰上项目室内气象条件也同样影响着运动员的水平发挥。如温度适宜则能使运动员的体能效率高;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不仅影响人体排汗、体热散发外,还使运动员呼吸的氧量明显减少,影响体能发挥等——这些,板房沟冰上竞赛场馆内的自动气象站将洞察秋毫。“滚动、无缝隙”提供十三冬气象服务
作为新疆首次承办的全国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为做好冬运会测试赛期间的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早在2014年12月时,新疆气象局就已经为冬运会赛事开展气象服务了。
2014年12月27日,全国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锦标赛在天山天池国际滑雪场举行。这是新疆为办好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而举办的首个测试赛。
在这个比赛正式开始前2天,新疆气象台的工作人员在12月25日便开始为赛事组委会和公众提供专项预报,内容包含天空状况、气温、风向风速、最小能见度、相对湿度几个关键指标。
进行专项预报服务时,新疆气象台组建四至五人的服务小组,由值班首席预报员带队负责,专报未来三日的天气预报。
截至目前,新疆气象台针对十三冬先期举行的各项赛事,已发布31期《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测试赛气象服务专报》以及3次派出以气象台领导和首席预报员构成的专家小组,赴现场为赛事进行现场气象服务保障。
同时还在调查不同用户对冬运会气象服务的需求,设计制作冬运会服务专报模板,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等到十三冬正式开始的时候,气象部门提供的就是滚动、无缝隙的服务。”新疆气象台副台长、十三冬气象技术保障小组组长魏荣庆介绍。
说到底,就是在精细化上下功夫。
大层面的预报并不难,而对于气象工作者来说,如何做好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预报服务,才是最为严格的考验。所谓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就是水平范围较小、生命期较短,水平范围在几百米到几十公里,生命期只有几十分钟至二、三小时的天气系统。
“除了提供赛前48小时的天气预报之外,同时在赛场也有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不间断预测,随时反馈变化。”魏荣庆说,“通常他们会与后方的台里保障组进行联系,紧急情况下,他们可能直接与组委会的负责人对接,将天气的变动最快的报告出来。”
三大模块支撑十三冬气象服务
据了解,在整个十三冬比赛期间,新疆气象局气象台、信息中心、气象服务中心、装备中心,以及昌吉和乌鲁木齐气象局的工作人员,预计的组成人数将达到三十人左右,在乌鲁木齐和阜康两个赛区为十三冬提供气象服务。
“滚动、无缝隙”的服务不是凭空而言,需要扎实地准备。按照设想,十三冬的气象保障至少要完成三大模块:气象加密观测网络系统、精细化预报预警系统、气象服务保障系统。
十三冬尽管还未开赛,气象部门已架设完毕自动气象站13个,分别位于板房沟冰上竞赛场馆内;“十三冬”比赛用的雪道艾文大道的起点、中部、终点;运动员大本营;2号道(雪上技巧)顶部、中部;空中技巧道;U型单板道。
冬季两项和越野滑雪赛道上的两个七要素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将在临近十三冬开始时架设完毕。除此之外还将增加便携式气象综合探测仪、能见度仪等。
上述组成的是十三冬气象服务的气象加密观测网络系统。这些监控仪器上发出的一个个信号变化,将为气象部门提供天气变化的最新判断。
魏荣庆介绍,在比赛正式开始的时候,还有现场预报车在赛场进行服务监测。“仅仅靠仪器还不够,工作人员在现场的研判也很重要,这是最直观也最重要的预测依据。”魏荣庆说。
此外还专门开发的“冬运会精细化预报预警业务系统”,提高预报产品的时空分辨率及准确率,为冬运会提供精细到场馆和赛点的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
在之前的测试赛中,新疆气象台的各类服务产品就通过直接送(传)、传真、邮箱、专题网站、QQ群、微博等网络手段传送到用户群的手中。在比赛期间,还将通过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新的天气情况传递给所有的受众,满足比赛决策和赛事服务。
“从预测出结果到实现送达,基本可以控制在分秒之中,也就是用最快的时间向公众告知。”魏荣庆说。
为进一步了解服务需求,气象部门积极与相关单位与各级组委会沟通,确定了各类服务产品,并统一制作了服务产品的模板。
目前,十三冬气象部门的保障人员正在对整个系统进行最后的调试,静待开赛后,为选手提供精准及时的气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