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之辇”设计图。 (受访单位供图)
秦陵铜车马。 (受访单位供图)
秦铜车马2000年前在地球上奔跑,月球车2000年后拟在月亮上行走,两个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却因为灵感有了交集。
近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了载人月球车研制方案征集初选结果,由清华大学牵头的研制方案“望舒之辇”入选,其灵感正是来自于秦始皇陵铜车马。
“秦铜车马给月球车提供形似和灵感,古代的科学技术真了不起!”11月3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原馆长吴永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心地表示,“这个名字的意向多美,‘望舒’是驾车女神,也指代月亮。我们的航天梦总是和嫦娥、天宫等中国神话故事相关,一直在实现祖先的想象。”
“辇”是古代交通工具,中国使用车辆的历史可追溯至夏朝的奚仲造车,“望舒之辇”的命名不仅很好地贴合了月球车的内涵,更寄托了华夏儿女世代之梦想。
月球车的整体构型方面,设计灵感来自于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的关键元素。以一对大尺度车轮来突出“辇”的关键特征;以圆形穹窿华盖凸显车的华丽与尊贵;以显示器支架的“缰绳”造型寓意驾驭“望舒之辇”的 “航天员”正是载人探月的践行者;六轮独立驱动则意喻六匹马拉动“辇”,以按照中国的传统礼仪给予航天员最崇高的礼遇。此外,为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哲学思想的深邃,还在大车轮毂上应用了“来氏太极图”造型。
谈起相似之处,吴永琪告诉记者,“秦铜车马工艺水平相当高,在当时也是‘高科技’,是‘青铜之冠’,其铸造、冶炼和加工等一系列工艺水平相当高。月球车的车顶华盖不仅提供了铺设太阳能电池阵的结构,解决了科学仪器设备长期供电的问题,并且在为航天员遮挡月昼强烈的阳光辐照的同时,为车上设备制造了阴影区域,从而降低了为抵抗月昼约128℃高温所实施的仪器设备和电池温度控制的难度。从舒适性来说,两个‘华盖’都是为了提供舒适的享受,秦铜车马的二号车伞盖周边的帷幕为了遮风避雨,同时也是为了安全需求遮挡视线。” ■记者 张潇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