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8月30日电(记者赵博)综合保税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公路港、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广告产业园、陆港金融小镇……车行西安国际港务区,欣欣向荣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个创立“港口内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模式的内陆港,如今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平台。
29日至30日,由全国台联主办的“一带一路”两岸记者参访团在位于古丝绸之路起点的陕西省进行考察,第一站就来到西安国际港务区。
港务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为提升外向型经济,不沿海不沿边的西安提出了内陆港理念,并在西安国际港务区付诸实践。几年来,随着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运行以及“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的开行,西安国际内陆港模式日渐成熟。
2014年底,“西安港”的国家代码和国际代码获得认可并启用,开创了中国内陆型港口获得两个代码的先例。港口代码是港口在贸易运输活动中重要的身份识别标识。拥有了这两个代码,意味着“西安港”可以与世界各大港口开展陆海直达国际联运业务。
“第一次实地走访内陆港,让我感触很深。能在不沿海不沿边的先天劣质之下探索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开放经济模式,是以东方智慧解决发展难题的很好缩影。”台湾中评社记者林谷隆说。
濛濛细雨挡不住两岸媒体人探寻“一带一路”的脚步。大家来到爱菊粮油工业集团的厂房,详细了解哈萨克斯坦农业产品加工园区项目情况。
爱菊集团副总经理刘志平介绍,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每年都有大量农业用地闲置。集团决定赴哈开展优质原料采购,并在哈建立了日处理1000吨的小麦加工厂和日处理1000吨的油脂加工厂,逐步建起小麦、油菜籽种植基地。
“我们将先进高效的农业种植和加工技术带到哈萨克斯坦,帮助当地农民增收,同时有助于保障国内粮食数量和质量安全。”刘志平说,经由“一带一路”构筑产业链所打造的粮油产品深受欢迎,已走入千千万万关中地区家庭,不久的将来还将试水国内更大范围的市场。
听了这些介绍,两岸媒体人纷纷竖起大拇指。林谷隆说,很多台湾民众对“一带一路”不是很了解。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很难想象还有像爱菊粮油这样的合作模式,真正体现了互利共融的发展理念,这丰富了我对“一带一路”的认识。
《台声》杂志采访部副主任靳振国说,要为这种造福民生的模式“点赞”。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类似爱菊粮油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众生活品质。
在陕期间,参访团听取了省发改委、商务厅及台办相关负责人关于“一带一路”的专题报告。“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今因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再次站在了西部对外开放的前沿。”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苏园林说,陕西将立足自身优势,以交通商贸物流、国际产能合作、科技教育、国际旅游和区域金融“五大中心”建设为核心,全面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他还表示,欢迎台湾同胞尤其是青年朋友来陕创业、就业,共享“一带一路”机遇,实现事业长足发展。苏园林的一席话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我特别期待台湾可以加入进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与大陆对接配合,搭上这趟全球瞩目的‘顺风车’,找到自身经济发展的出路。”台湾亚太新闻网总监郑维雄说。
30日上午,参访团一行来到陕西行程的最后一站——大雁塔。这座久负盛名的古塔见证了古丝路往来熙攘的盛唐气象,如今又身处“一带一路”建设蓬勃兴起的时代氛围。“我相信,它将继续见证陕西乘着‘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再写丝绸之路的新辉煌。”郑维雄说。(完)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