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日产生活垃圾22年翻10倍 江村沟还可填3年
满眼望去,一层层待填埋的垃圾五颜六色,虽然是冬天,但西安市狄寨原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垃圾倾倒口散发出的刺鼻气味仍让人忍不住捂住口鼻。
自1994年投入使用至今,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已为西安市服务了22年。然而,根据目前西安市日产垃圾量估算,江村沟垃圾场即将饱和,2020年前后就会封场。那么3年后,垃圾何去何从?
预计填埋场可再用3年
一名工作人员说,22年间,西安市日产生活垃圾量从开始的800吨左右到如今的8000多吨,从开始的每天不到100车次,到如今每天700多车次。
江村沟垃圾填埋场整个工程从1990年开始,总占地1031亩,总容量4900万立方米,现在日平均处理生活垃圾约8500吨,最高单日处理量9600吨,填埋总量已达2200万立方米左右。根据目前西安市日产垃圾量估算,预计这个填埋场可再继续使用3年左右。
垃圾填埋场工程师段永勃介绍,2013年,三期库容即将用完,开始了四期建设。四期服务年限至2020年(不考虑新增其他垃圾处理设施)。
按计划,四期建设2017年底完工,设计日处理垃圾量6850吨,可是以目前的日产垃圾量来看,已超负荷。西安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处长王军民说,超负荷处理就会存在滑坡等安全隐患。目前,西安只有江村沟一个生活垃圾处理场,必须保证每天都能正常运转,否则就可能出现垃圾围城的情况。
暑假前垃圾会明显增加
2月14日上午,填埋场里的垃圾车来来往往,段永勃指着沟边的白色边界高度说:“你看,距离最高限度也就剩下20米了。”他说,每期工程都是根据填埋高度设计的,江村沟垃圾填埋场总长1.8公里,设计填埋高度130米,目前填埋高度已达到110米,最高点达到113米。
“可是西安市的城市生活垃圾量还在以每年5%递增。”王军民说,尤其夏季,西安高校多,每年学生放暑假前,垃圾量会明显增加,加上生活垃圾中瓜果多,含水量大,而夏季也是雨水多的季节,整个夏季都是他们工作压力最大的时候。王军民说,江村沟填满后,不可能再作为耕地使用,可能会规划建成一个生态景观公园。
减少暴露时间 用塑料膜覆盖
“很多没有来过填埋场的人,都想象着被拉来的垃圾随便用土一埋,其实不是随便填埋的,环保要求很高。”西安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办公室主任魏峰说。
在填埋场里,除了来来往往的垃圾车,还有推土车和压实机在不停地作业,没有被土和垃圾覆盖的地方,都被整齐地分割成块并被黑色的塑料膜覆盖。
段永勃介绍,每层垃圾在黄土覆盖的基础上采用HDPE膜二次覆盖,以减少臭气的扩散和雨水的下渗。
此外,考虑到场区安全和提高作业标准的需要,西安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从2014年11月1日起全天候24小时垃圾填埋作业时间调整为早6时至晚10时的16小时作业运行,以实现作业面每日覆盖,缩小垃圾暴露面积,减少垃圾暴露时间,减少气味发散污染。
收集沼气用来发电
在填埋场现场,华商报记者注意到,每个黑色塑料膜覆盖的填埋单元都有一组向上伸出的黑色管子。据介绍,这是集气管,是为了收集地下填埋的垃圾产生的沼气,利用沼气来发电。
2003年由法国一家公司修建了西安市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填埋气发电厂,这是当年西安市政府的环保项目,于2003年12月20日建成并网发电。发电厂的建成运行对于填埋气收集利用和场区环境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即使在垃圾填埋场封场后还可运行十年。
新垃圾场还没最后确定
在江村沟即将饱和的现状下,西安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在垃圾焚烧厂建设的同时尽快启动备用垃圾场的规划选址及建设,要实现环境风险可控化,资源利用集约化,配套设施节约高效化。
西安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信息中心主任史炜说,前些年垃圾处理以填埋为主,是因为相比之下这种处理方式造价小。但填埋对场地要求较高,目前填埋场新址的选择经过调研和论证,还没最后确定。
史炜建议:市民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现在外卖很火,而由此产生的一次性“白色”塑料垃圾越来越多。其次是电商发展很快,化妆品等商品过度包装的现象比较严重。还有就是要细化垃圾分类。他认为,不是市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不高,而是垃圾分类相应的处置终端没有建立,这需要政府部门引导,建立收集、运输、处理终端。现在很多小区都设立了废旧衣物回收箱,这也能给垃圾处理减轻不少压力,应该倡导。 记者 张莉 赵彬
日本垃圾分类要达“零垃圾”
日本垃圾分类最为精细,前几年横滨市把垃圾类别由原来的五类更细分为十类,并给每个市民发了长达27页的手册,其条款有518项之多。比如:口红属可燃物,但用完的口红管属小金属物;水壶属金属物,但12英寸以下属小金属物,12英寸以上则属大废弃物……德岛县上胜町把垃圾细分到44类,并计划到2020年实现“零垃圾”的目标。
在日本,扔垃圾也有很多讲究,比如牛奶盒要剪开晾干、报纸要叠放整齐,送往指定的场所。此外,为了防止滋生蚊虫,扔垃圾还有时间限制,不能提前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