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三项机制”,为落实“追赶超越”提供制度保障
陕西:“选贤汰庸容错”振精神
陕西省委今年实施的“三项机制”进行了制度化探索并取得关键突破。据陕西省委组织部介绍,“三项机制”年初推出以来,全省共鼓励激励干部1122人,容错纠错干部156人,能下调整干部489名。
“三项机制”包括鼓励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能上能下机制,是陕西省委贯彻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增强干部队伍活力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出台实施细则和落实办法时,形成了各具特色、操作性强、相互衔接、相互配套、较为成熟完备的制度体系。
在今年市县乡换届中,陕西各级组织部门把“三项机制”作为干部工作的总遵循,虚位以待“有为者、改革者、实干者”,果断调下“得过且过者、庸庸碌碌者、懒政怠政者”。接受采访的一些干部反映,这些制度让干出实绩的干部“扬眉吐气”,让敢闯敢干的干部“不挫锐气”,让尸位素餐的干部“羞愧服气”,为党风政风带来清新之气。
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说,陕西把建立实施“三项机制”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追赶超越”要求的制度保障,多部门打出了“组合拳”,一批有作为、有担当的干部在换届中被选拔出来,提振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前不久,渭南市两起人事变动在当地引起反响。市住建局园林处领导班子3名成员因“不敢作为”被集体免职;而按惯例由区县委书记转任或市公安局副局长兼任的交警支队支队长一职,则由群众评价高、工作业绩突出的临渭区交警大队长闫丰胜接任。市考核办主任张智谋说,闫丰胜任职四年时间让原来落后的单位发生明显变化,荣立集体二等功两次,受到公安部表彰。今年市县两级共提拔“有为”干部343名,调下“庸、懒、散、慢”干部204名。“只要工作有劲头,职务上就有奔头”,这类贯彻“三项机制”涌现的鲜活实例,为党员干部指明了干事创业的努力方向。
“三项机制”为干部考察和领导班子研判立下“硬标尺”。省组织部门对照“三项机制”列出“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拿出“刺刀见红、刀下见菜”的实际行动,给每个干部“排排队”,把能者和庸者找出来,让大家“对号入座”,一目了然。在市、县换届开始前,省委组织部对市级领导班子和县区党政正职开展了三轮研判,市县两级参照省上做法,参考县乡领导班子进行了研判。在市县换届中,陕西对“正面清单”识别出来的823名干部予以提拔重用,对触碰“负面清单”的26名干部不予任职备案,还有68名干部因工作状态不佳等原因被“调下”。延安市在市管领导干部中实行“短板”干部识别研判制度,找出了40多名短板干部,其中2人被免职。商洛市参考市管干部5年来的发展实绩、目标考核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前制定干部调整预案。
“三项机制”有利形成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通过修订考核内容,调整分值权重,校正评价标准,改进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显绩潜绩兼顾、结果过程协调、重点全面衔接、成绩公论互补”的考核评价体系,为奖谁罚谁、谁上谁下提供准确依据。延安市甘泉县桥镇乡连续三年获得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对党政主要领导分别予以重用。咸阳市秦都区近年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发展,区委书记被提拔交流到省直部门任职,区长被提拔为区委书记,党政班子副职中有4人提拔为正县级干部。西安市在区县领导班子换届中果断“调下”57名干部,各区县、各部门也“调下”不作为、不担当干部28名。
“三项机制”为改革者和勇于任事干部撑腰壮胆,有效解决了干部在改革工作“怕犯错、不敢为”困境。宝鸡市在贯彻容错纠错机制时细化了六种容错情形和七个“区别开来原则”,为想干事的干部开绿灯,为敢闯敢创新的干部“兜住底”。市县两级今年已落实容错机制使用干部42人,保护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渭南市将“没有为自己、他人、单位谋取私利”作为容错的前置条件,增加了“有利于改革创新、发展大局的创新工作,群众一时难以理解和适应的”情形,同时做到“容错不容贪、容错不容罪、容错不容偏”,严格掌握法律政策红线。针对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畏难情绪,渭南细化了容错纠错细则,打销干部创新顾虑。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郭智强说:“各级扶贫干部因为有容错纠错机制壮胆撑腰,一下子探索出70余种精准扶贫模式,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从中筛选了50种成熟模式进行了推广。”
为检验“三项机制”实施效果,陕西省统计局11月28日至30日进行了专项民意调查问卷,内容涉及运用“三项机制”选用干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解决不作为问题等五个方面。调查共拨打电话21639个,完成有效样本5817个。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对贯彻落实“三项机制”综合满意度达到了9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