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铜川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新路调查

时间:2016-06-08 08:10来源:大西北网-新华社    作者:李勇,都红刚,陈晨 点击: 载入中...
  作为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面对资源枯竭风险和经济下行压力,陕西省铜川市主动将去产能与产业转型相结合,以一套上"新"不弃"旧"、循环经济换挡、新兴产业接续的"组合拳",为老煤城注入新活力,初步实现了发展动力转换、经济逆势增长,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探索出一条新路。
 
 
  产业"上新"不"弃旧" 矿区"停产"不"停业"
 
 
  地处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交界带的铜川因矿设市,曾是全国重要的煤炭产业基地和西北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近年来,受经济增速放缓、能源结构调整等影响,铜川产能过剩问题开始凸显。据测算,当地煤炭资源也仅够再开采25年。
 
 
  "为避免陷入'煤竭城衰'怪圈,铜川主动走上转型之路。"铜川市市长杨长亚说,一方面,铜川提前布局淘汰煤炭落后产能,"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167万吨;另一方面,坚持"上新"不"弃旧",以"精"化"剩",从煤、铝、电、水泥四大传统行业的供给侧发力,走循环经济发展路径。
 
 
  占地25.5平方公里的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便是铜川实施"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循环产业模式的尝试。
 
 
  从兰州来此落户的陕西铭帝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亚军说,以往铜川产铝却不用铝,铝水直接做成铝锭外售。公司从事铝品深加工,当地铝厂可直接将铝水供给他们使用,无需再经过铝锭化水过程,节能节电,提高了利用率,还解决了就业问题。目前,公司538名员工绝大多数是铜川本地人。
 
 
  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管委会主任程晓儒说,园区以煤发电、用电炼铝、铝深加工,电厂灰渣再用作水泥生产原料,盘活了老产业,实现了资源多层次转化增值。
 
 
  目前,园区已形成产业集群项目5个,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7.3亿元,占铜川GDP的1/4.预计到2020年,园区工业产值达400亿元以上,解决就业岗位1万余个,相当于"再造一个新铜川".
 
 
  传统产业加快升级转型,被"去"掉的老煤炭企业也在探索新的发展机遇,力争做到矿区"停产"不"停业",去产能"转岗"不"下岗".
 
 
  拥有2394名员工的陕煤铜川矿业公司王石凹煤矿自去年9月停产以来,通过企业内部分流、对外拓展业务等方式,实现多数职工"二次就业",目前待安置员工已减至770人。
 
 
  记者在王石凹煤矿看到,矿区内绿草如茵,保存完好的苏联专家楼、苏式选煤楼、工人俱乐部环山而立,以往运送工人的缆车穿梭依旧,铛铛的铃声在天空回荡,自然风光的秀美与工业基地的壮阔相得益彰。
 
 
  王石凹煤矿党委书记王鹏说,铜川正在将这里打造成为工业遗址公园,未来游客可在此体验别样的煤矿知识之旅,届时,至少330名矿工将吃上"旅游饭",辐射带动家属过千人。此外,矿区已规划建设一座光伏发电厂,并打造1100余亩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做到"煤空城不空".
 
 
  新兴产业接续 "煤二代"华丽转身
 
 
  作为"药王"孙思邈的故里,铜川境内中草药品种共683种,野生药材总蕴含量达10万吨以上。以往,由于缺乏产业引导和中药深加工企业,这一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如今,铜川将中医药养生作为新兴主导产业培育,并以此为链条,衍生出中草药种植、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一批产业。
 
 
  在耀州区小丘镇移村占地700余亩的丹参种植园内,村民闫毅辉告诉记者,去年自己试着种了一亩丹参,净赚了近2000元,今年准备在自家的苹果园里再套种2.5亩。全村810户农户中,有170户在种植中草药,种植户人均收入突破万元。
 
 
  陕西上和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祥说,公司承担了铜川市部分药用植物规范化种植和科研基地建设,向农民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并以保护价统一收购药材推向市场。目前已累计带动包括220户贫困户在内的600多户农民,农户每亩地净收益在2000元以上。
 
 
  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铜川人在煤炭行业之外,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处。
 
 
  38岁的耀州区关庄镇墓坳村村民韩永平曾是一名煤矿工人,近年来煤炭行业不景气,他无奈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去年下半年,他来到位于铜川新区的陕西兴盛德药业公司成为车间工人,公司管吃管住,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能攒下一大半,他终于可以盘算着给家里盖一院新房。
 
 
  这家2014年投产的企业,如今建成三条生产线,年加工1万吨中药材。300多名员工当中,有不少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煤二代".
 
 
  铜川市中药材产业化办公室工作人员马耀锋说,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展中药材种植专业乡镇5个,专业村16个,企业7个,中药材种植面积7万亩左右,中药材规模化效应进一步凸显。
 
 
  产业结构由"重"变"轻" 煤城"黑色变多彩"
 
 
  黑色曾是外人眼中铜川的代名词:仅有80余万人口的城市,煤炭产业工人和家属就有21万。"一煤独大"也让铜川饱受环境污染之苦,1993年中华环保世纪行称铜川是"一座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成为当地人难以言说的痛楚。
 
 
  随着发展动力转换,铜川的产业结构由"重"变"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煤城的主色调正由黑色变为多彩。初夏时节,走在铜川的平原和黄土高原之间,只见满眼绿色、生机勃勃。连珍禽朱鹮也越过秦岭,在铜川繁衍栖息。
 
 
  在耀州区石柱镇马咀村,一排排欧式风格的农家小院沿街而立,村子内外绿草如茵,不时有新人在这里拍摄婚纱照。45岁的乔金红说,自家去年开始做农家乐,旺季时每天的毛收入有2000多元,如今全家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村支书李云南告诉记者,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68万元。
 
 
  不仅如此,铜川依托历史文化名人富集、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地貌形态多样优势,打出"全域旅游"名片,黑色煤城正在成为一座多彩的旅游之城。
 
 
  在药王山景区,游客人数从2011年的61万攀升至2015年的124万。而由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的照金革命根据地,已成为当地着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仅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就接待游客3万余人。
 
 
  转型正在为铜川赢得发展新机遇。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铜川经济实现逆势上扬,生产总值增速为9.6%,位居陕西第三位。
 
 
  "'十三五'期间,铜川将坚持以系统深度转型为主题,积极推进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文化引领全域旅游等'十大工程',实现发展模式由资源消耗型向与可持续发展并重转型。"铜川市委书记郭大为说。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土豆香红梅傲——陕西铜川因病致贫户雷红梅脱贫记
  • 陕西铜川:“城归”青年成为农村电商主力军
  • 陕西铜川:“城归”青年成为农村电商主力军
  • 陕西铜川被确定为社会办中医试点地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