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部门的数据显示青海湖水量9年增加了6个西湖

时间:2014-07-21 09:05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7月21日讯 据青海新闻网报道   美丽的大天鹅成群结队在这里栖息、鸟类种群数量在不断攀升、就连裸鲤的数量也有了大幅增长,周边生态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根据权威部门的数据显示,连续9年水位上涨的青海湖已经回到约40年前的状态,增加的水量相当于6个西湖。这个消息令人吃惊,青海湖水位逐年上涨到底是什么原因?水位升高又为周边生态带来了哪些可喜之处?

 
  让无数青海人民引以为傲的青海湖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坐拥中国最美五大湖泊之首。青海湖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青藏高原整体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对柴达木盆地、三江源、祁连山等地区均有较大影响。因此,青海湖的“一举一动”都格外受人瞩目。
  水位近50年来6次连续上升
  日前,相关部门数据显示,青海湖水位近50年来6次连续上升。记者在4月的一次采访中发现,二郎剑景区的西王母雕塑原先是坐落在岸边,










  因湖水上涨,如今这座雕像已在湖中位置。记者的发现得到了省气象局遥感与生态评估中心高级工程师刘宝康的认可。刘宝康表示,遥感监测中心2013年EOS/MODIS卫星资料监测显示,9月份青海湖面积与2001年至2012年同期的平均面积相比,增加102.05平方公里。
  流域气候呈现出暖湿化趋势
  什么原因致使近年来青海湖面积持续增大?刘宝康介绍,近年来,青海湖流域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青海湖周边河流入湖径流量增加,以及青海湖周边人类生产活动趋缓是青海湖面积持续增大的主要原因。
  受全球变暖和高原季风趋强的共同影响,1961年至2010年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表现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的暖湿化趋势,这一变化趋势在进入21世纪后显得尤为突出。其中,年平均气温在以每0.36℃/10年的速率递增,50年间上升了1.8℃;年降水量增幅为8.4毫米/10年,夏季降水量增加尤为显著。2004年至2010年青海湖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7.2毫米,比1961年至2003年增加13.5%,比1971年至2000年的平均值增加了12.3%。
  入湖径流量是影响湖泊水位的主要因子,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流域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导致布哈河冰雪融水补给量和雨水补给量增加,致使入湖径流量明显增加,并且入湖径流升幅明显大于水位上升幅度,入湖径流的增加对水位上升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最终使青海湖水位近50年来6次连续上升。
  同时,近年来,随着青海湖流域退牧还草、退耕还林等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大力实施,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减缓。“总之,这几年,青海湖生态环境整体向好发展。”刘宝康说。
  综合因素致生物多样性恢复
  青海湖水位不断升高,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青海湖水位升高最主要的因素是大气候变好,加上退耕还林还草、草场减畜封育、生态植被人为修复等综合因素,致使环青海湖地区水源涵养能力显著增强,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蔡金龙说。多年来,他一直在青海湖鸟岛上进行湿地保护、土地沙漠化治理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工作。自2004年开始,青海湖水位逐渐上升,蛋岛上部分淡水泉眼已被淹没。其中2010年至2013年间湿地总面积累计增长141.10平方公里,青海湖区面积也由2004年的4190平方公里增加到2013年的4340平方公里。
  四类夏候鸟世界最大繁殖地
  目前,青海湖已成为斑头雁、渔鸥、普通鸬鹚、棕头鸥这四类夏候鸟的世界最大繁殖地,每年有占总数十分之一以上的四大鸟类到青海湖繁衍生息。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蛋岛、鸬鹚岛等24个鸟类重点分布区和集中繁殖区进行环湖巡查,共监测记录到水禽37种,数量达43050余只,以四大鸟类数量居多。据介绍,青海湖繁殖的斑头雁、渔鸥、普通鸬鹚、棕头鸥种群数量均达到或超过世界种群数量的10%,在物种多样性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生态项目
  带来土地退化好转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保护好青海湖周边的生态环境,2009年,我省正式启动实施总投资5.42亿元的生态项目工程,截止到2012年底项目生态建设工程已全面完成。通过项目的实施,区域内草本植被平均覆盖率由项目实施前的59%提高到63%,提高4个百分点;新增林地面积5.60万公顷(保存率按70%计),土地退化趋势明显好转。项目实施4年来基本遏制了风沙危害,村级道路硬化等不再受到影响,遇到风沙天气不需要再清理沙子。
  裸鲤量较2001年增长了13倍
  经过几年的治理,青海湖周边生态环境已经明显好转,青海裸鲤救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柴长凯说:“被称为青海湖唯一的水生经济动物的裸鲤总量已经达到33000多吨,较2001年增长了13倍。”普氏原羚是栖息在青海湖周边的极度濒危野生动物。目前普氏原羚总量已经达到600多只,种群数量正在缓慢增长,过去山上罕见的野生动物狼、兔子、野鸡、雉等在治沙造林地随处可见。项目实施以来,青海湖地区林草植被平均覆盖率明显提高,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减少了风沙危害,提高了水源涵养功能。
http://www.qhnews.com/newscenter/system/2014/07/21/011458952.shtml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去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看“‘一带一路’中的青海”
  • 青海省出台改革完善疫苗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
  • 我们有能力端稳自己的饭碗(中国经济纵深谈⑨)
  • 宁夏召开“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项目形成机制改革”动员会
  • “‘一带一路’中的青海”纳入“亚洲文明联展”
  • 福建长汀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滴水穿石点绿成金(壮丽70年奋斗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