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4月29日电 题:宁夏五星村:打造回乡富裕文明第一村
位于黄河岸边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古城镇五星村,近年来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教化民情民风等途径,将昔日贫困落后的“空壳村”打造成为年产值3亿多元、人均纯收入过万元,团结和睦、安居乐业的回乡富裕文明第一村。
“父老乡亲发家致富的秘密就是‘家家有项目,人人有活干’。”五星村党支部书记余泓笑着说,经济发展了,老百姓富裕了,风气搞好了,才能真正建成小康文明村。
56岁的余泓在22年前出任五星村党支部书记时,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还欠债百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城乡接合部的特殊地理位置让村里的环境一度脏、乱、差,村民因征地拆迁等矛盾纠纷上访不断。
“发展经济成为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余泓回忆,在对全村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后,确定了“大户带小户,富户带贫户,党员、村干部结对帮扶特困户”的发展模式,村委会主动与银行等相关部门联系,为村民谋项目、找路子,发展二、三产业。
老党员杨兴忠建起了村里第一家汽修厂。多年来,他先后为本村青年提供20多万元贷款开设门市部、搞养殖、跑运输等,还吸纳村里20多名贫困户和5名大中专毕业生到汽修厂就业,其中10人学到技术后自己建起了修理厂,当上了小老板。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我希望有更多乡亲在我厂里学到技术发家致富。”杨兴忠说。
2014年,五星村社会总产值达到3.16亿元,村集体收入1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到10800元,在吴忠市500多个行政村中名列第一。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老百姓才能得实惠。近几年来,五星村先后出资140多万元加强环境治理、美化人居环境、让风景“美如画”。
记者在五星社区看到,干净整洁的小区里楼房林立、道路笔直、草木吐绿,小广场上老人小孩怡然自乐,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等步行可到。
尊老扶弱是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自2007年开始,村里为60岁以上的群众按月发放60—70元生活补助金。今年起,这一标准调高到80—100元,全村有386位老人受益。
“逢年过节,村里会给我们发放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谁家娃娃考上学了还能得到2000元钱资助。”回族村民杨红琴说,“我们穆斯林过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的时候,村上干部都会来家里慰问,暖心得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五星村通过树立身边的典型,营造“人人当好人、人人做好事”的氛围。
60岁的回族妇女李桂彦是五星村一组的村民。28年前的一次意外,让丈夫王云成了植物人。祸不单行,就在同一年,李桂彦8岁的女儿因脑部被砸智力受损而落下终身残疾。
多年来,李桂彦不离不弃,悉心照顾患病的丈夫和女儿,用行动诠释着相濡以沫的人间真情。她因此被评为五星村的“好媳妇”,她的家庭也被村里评为“幸福家庭”。
“我只是尽了一个妻子和母亲应尽的义务,幸好有村里帮忙照顾,解决了不少困难,让我们这个不幸的家庭也同样幸福。”李桂彦说。
像李桂彦这样的凡人善举在五星村还有很多。全村累计评出“社区好人家”432户,“幸福家庭”186户,“好婆婆”“好媳妇”196人。
“村上还开设了道德讲堂,请来道德模范、创业标兵、发家致富带头人等讲他们的故事,听他们讲故事很受鼓舞。其实,榜样就在身边,也许下一个榜样就是你我。”村民李建平说。(完)(此稿配有图片)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