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振华 程健
一幅画,牵起一个奇。
一句话,道出一个疑。
他就站在那里,脸上映出的是认真和焦急;
他就站在那里,手臂挥出的是前进的方向;
他就站在那里,身体建起的是坚固的城墙。
他就站在那里,接收着岁月的洗礼和烙印。
只因心中坚定的信念:交警——神圣的职责所在。
一个手势一辈子
他——吕秉儒,来自庆阳,如今已是接近花甲之年,从1972年开始就一直在东岗交警大队工作,现任东岗交警大队五中队任主任科员。从入伍至今,他一直从事路面指挥工作。警队就是他人生的驿站,驿站让他一驻就是41年。青春在这里开始了漫长的燃烧,长达41年的工作生涯,让他锐变得更加执着、成熟、睿智。
讲起刚进警队的岁月,吕秉儒沉思片刻,感慨道:“72年我初中一毕业就考入了警队。”带着对青春的怀念他讲述了刚开始的日子。原来,他从小的梦想就是当兵,初中刚毕业,带着美好的梦想就去应征当兵。然而,他的梦想似乎和他过不去,不论他怎么努力始终没能当上一个兵。随后,得知招考警察,于是他又怀着那颗炽热的心、那份对警察事业的热爱,毅然走上了交通警察的道路。从此,不屈不挠,一路走到今天。
疏导交通“承包到户”
就是这样一份信念,就是这样一份执着,吕秉儒在东岗交警大队一干就是41年。41年,他让自己的青春默默地放出绚丽的光彩,不管人们见与不见,关注与否。吕秉儒说:“这本就是我的职责所在,累了,看一看,想一想,这里不能不疏导,这里需要我。”挺起腰杆,继续指挥。这是一个平凡的41年,却蕴藏着点点滴滴的不平凡。他有过艰难,有过欢笑,历经了崎岖坎坷,只因坚定的信念——交警是我的神圣职责。
吕秉儒说,工作的这么多年里,他把东岗交警大队辖区内的所有执勤岗位全站到了。如今面临退休,考虑到自己年纪大了,每天出勤跟不上年轻队员,便和队里一起长大的两位老交警商议承包了五里铺十字的交通疏导工作,也就是说3位老交警把五里铺十字的交通给包了。这一包,包出了交警行列的一段奇迹、一段佳话。3位老人从早上7点到晚上8点半,轮流执勤换岗,不畏严寒酷暑,兢兢业业疏导交通。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年纪大“跑不动”的问题,也合理地承担了警队的疏导任务,可谓是一箭双雕。3人决定将五里铺十字承包到退休,为他们的警队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马路上的那些日子
讲起以前的警队生活,可以说是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味味俱全。吕秉儒说,刚当上交警的时候交通并不发达,马车、自行车等闯马路相当严重。当时上下班的高峰期只有半个小时,马车、自行车、行人等一涌而出,密密麻麻地穿行,看起来那是非常的壮观。
那时候他们站的是水泥台子,手拿指挥棒奋力指挥,保证着畅通的交通。当时他们站岗都是一站3个半小时,一个正岗,一个副岗,正岗队员站在水泥台子上负责指挥交通,副岗站在水泥台子下负责纠正违章行驶。声音沙哑、手臂酸痛都算不上什么,为了工作、为了交通再累也值。后来有了亭子,红绿灯必须用手扳,该红灯了,把红灯扳开,该绿灯了把绿灯扳开……
1986年的一天,正在一线执勤的他忽然发现:一辆出租车违规高速行驶。他让驾驶员停车,驾驶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就上前极力阻拦,结果被行使的出租车拖出整整10多米远。说起这件事时,老吕仍然心有余悸,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他站在那里,坚毅的如一座大山,不管风吹与不吹,他就耸在那里;不管雨下与不下,他就站在那里;不管太阳晒与不晒,他就挺在那里……哪儿有交通堵塞,哪儿就有交警的影子。那是一个被岁月如何抚平,都凹凸的让人难以忘却的烙印。
一路无悔
说不累那是假的!说不难那也是假的!吕秉儒讲述,刚开始他的工资是每月40元钱,自己花10元,给家里寄20元,就是那寄去的20元钱维持着庆阳老家一家人的生计。他的妻子是从庆阳农村来的,一直没有工作,有时候自己上完夜班,一回到家脑子就空了,身心疲惫的一句话都不想说。妻子偶尔说句话心里头就会很烦、很生气,甚至发脾气,妻子却很理解,默默地陪着自己一直到现在。
如今,吕秉儒的日子过得很惬意,承包五里铺十字的3位老交警都住在一幢楼里,下班没事干了就一起打打牌,放松放松。儿子在西安工作,孙子也有9个月大了,他专门录了一段爱孙的录像,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独自偷着乐。谈及孙子的情况,吕秉儒不由得乐开了花,“长的心疼得很、看着孙子我都顾不上吃饭……”他和蔼地说:“退休后如果有可能的话打算去西安。”眼神里流露出的是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当记者问及他对这几十年的马路生活有何感想时,他说:“累、难!也就过来了,一辈子也就这样完了,值!”